《千金翼方》卷第十七·中风下 中风第一

来源:须弥芥子 分类:典籍 时间:2022-06-06 阅读:208

方三十五首 灸法二首 论四首

小续命汤方∶麻黄(去节) 防己 人参 桂心 黄芩 芍药 芎 杏仁(去尖皮、两仁) 甘草(炙,各一两) 附子(炮,一枚,去皮) 防风(一两半) 生姜(五两,切)

上一十二味, 咀,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分三服。有风预备一十剂。

大续命汤方∶麻黄(八两,去节) 大杏仁(四十枚,去皮尖、两仁) 桂心 芎 (各二两) 石膏(四两,碎) 黄芩 干姜 当归 甘草(炙,各一两) 荆沥(一升)

上一十味, 咀,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去上沫,下药煮取四升,下荆沥煮取三升,分四服。能言。未瘥,后服小续命汤。

又小续命汤方∶麻黄(二两,去节) 生姜(五两,切) 防风(一两半) 芍药 白术 人参 芎(一两)

上一十二味, 咀,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分三服。

西州续命汤方∶麻黄(六两,去节) 石膏(四两,碎) 桂心(二两) 杏仁(三十枚,去皮尖、双仁) 芎干姜 黄芩 当归 甘草(炙,各一两)

上九味, 咀,以水一斗二升,先煮麻黄,去上沫,下诸药煮取四升,分四服。

续命汤

主久风卧在床,起死人神方∶麻黄(去节) 人参 桂心 附子(炮,去皮) 茯苓(各一两) 防己 防风 黄芩(各一两半) 生姜(六两,切) 半夏(五两,洗) 枳实(二两,炙,上气闷者加之) 甘草(一两,炙)

上一十二味, 咀,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取九升,去上沫,停冷去滓,纳药煮取三升,分三服。若下须半夏,去之,加芍药三两。

大续命散

主八风十二痹,偏枯不仁,手足拘急疼痛,不得伸屈,头眩不能自举,起止颠倒。或卧忽惊如堕树状,盗汗,临事不兴,妇人带下无子,风入五脏,甚者恐怖鬼来收录,或与鬼神交通,悲啼哭泣,忽忽欲走方∶乌头(炮,去皮) 防风 麻黄(去节) 人参 杏仁(去皮尖、两仁,熬) 芍药 石膏(研) 干姜 芎 茯苓 黄芩 桂心 蜀椒(去目,闭口者,汗) 甘草(炙,各一两) 当归(二两)

上一十五味,捣筛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二,稍增,以知为度。

排风汤方∶白藓皮(一云茯苓) 白术 芍药 芎 当归 独活 杏仁(去皮尖及双仁,熬) 防风

上一十三味, 咀,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分三服。取汗可服两三剂。

大排风汤

主半身不遂,口不能言及诸偏枯方∶白藓皮 附子(炮,去皮) 麻黄(去节) 杏仁(去皮尖,熬) 白术 防风 葛根 独活芷(一两)

上一十六味, 咀,以水一斗七升,先煮麻黄,取一升半,去沫,澄清,纳药煮取四升,分四服,日三夜一服。

又排风汤

主诸毒风邪气所中,口噤闷绝不识人,身体疼烦,面目暴肿,手足肿方∶犀角(屑) 羚羊角(屑) 贝子 升麻

上四味,各一两,别捣成末,合和,以水二升半,纳方寸匕,煮取一升,去滓,服五合。杀药者以意加之,若肿,和鸡子敷上,日三,老小以意增减,神良。

大岩蜜汤

主贼风,腹中绞痛,并飞尸遁注,发作无时,发则抢心,腹胀满,胁下如刀锥刺,并主少阴伤寒方∶栀子(十五枚,擘) 干地黄 干姜 细辛 当归 青羊脂 吴茱萸 茯苓 芍药 桂心甘草(炙,各一两)

上一十一味, 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纳羊脂令消,分温三服。

小岩蜜汤

主恶风,角弓反张,飞尸入腹,绞痛闷绝,往来有时,筋急,少阴伤寒,口雄黄(研) 青羊脂(各一两) 大黄(二两) 吴茱萸(三两) 当归 干姜 芍药 细辛桂心 干地黄 甘草(炙,各一两)

上一十一味, 咀,以水二斗,煮取六升,分六服,重者加药,用水三斗煮取九升,分十服。

乌头汤

主八风五尸恶气,游走心胸,流出四肢,来往不住,短气欲死方∶乌头(炮,去皮) 芍药 当归 干姜 桂心 细辛 干地黄 吴茱萸 甘草(炙,各一两)

上九味, 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

大八风汤

主毒风顽痹 曳,或手脚不遂,身体偏枯;或毒弱不任;或风入五脏,恍恍惚惚,多语喜忘,有时恐怖;或肢节疼痛,头眩烦闷;或腰脊强直,不得俯仰,腹满不食,咳嗽;或始遇病时,卒倒闷绝,即不能语,便失喑,半身不遂、不仁、沉重,皆由体虚,恃少不避风冷所致方∶乌头(炮,去皮) 黄芩 芍药 远志(去心) 独活 防风 芎 麻黄(去节) 秦艽石斛 人参 茯苓 石膏(碎) 黄 紫菀(各二两) 当归(二两半) 升麻(一两半)大豆(两二两半)

上二十三味, 咀,以水一斗三升,酒二升,合煮取四升,强人分四服,少力人分五六服。(《深师》同。)

芎汤

主卒中风,四肢不仁,喜笑不息方∶芎 (一两半) 杏仁(二十枚,去皮及尖、双仁) 麻黄(去节) 黄芩 桂心 当归石膏(碎) 秦艽 干姜 甘草(炙,各一两)

上一十味, 咀,以水九升,煮服三升,分三服。

仓公当归汤

主贼风口噤,角弓反张,身体强直方∶当归 细辛 防风(各一两半) 独活(三分) 麻黄(二两半,去节) 附子(一枚,炮,去皮)

上六味, 咀,以酒八升,水四升,合,煮取四升,分四服,口不开者, 口下汤,一服当开,二服小汗,三服大汗。

芎汤

主风癫引胁痛,发作则吐,耳中如蝉鸣方∶芎 本 茹(各五两)

上三味,切,以淳酒五升,纳药,煮取三升,顿服,羸者二服,取大汗。

治风癫狂及百病方∶大麻子(四升,上好者)

上一味,以水六升,猛火煮令牙生,去滓,煎取七升,旦空肚顿服,或不发,或多言语,勿怪之,但使人摩手足,须臾即定。凡进三剂无不愈,令人身轻,众邪皆去。

防己汤

主风历节,四肢痛如锤锻,不可忍者∶防己 茯苓 生姜(切) 桂心(各四两) 乌头(七枚,去皮) 人参(三两) 白术(六两)

上八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二升半,服八合,日三。当熠熠微热痹,勿怪;若不觉,复更合之,以觉乃止。凡用乌头皆去皮,熬令黑,乃堪用,无毒。

三黄汤

主中风,手足拘挛,百节疼痛,烦热心乱,恶寒,经日不欲饮食方∶麻黄(五分,去节) 独活(一两) 黄芩(三分) 黄 (半两) 细辛(半两)

上五味, 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去滓,分二服,一服小汗,两服大汗。心中热,加大黄半两;腹满加枳实一枚;气逆加人参三分;心悸加牡蛎三分;渴加栝蒌三分;先有寒加八角附子一枚。此仲景方,神秘,不传。

黄汤

主八风十二痹,手脚疼痛,脏气不和,不能食饮方∶黄 当归 桂心 甘草(炙,各三两) 白术 乌头(炮,去皮) 芎 防风 干地黄(各二两) 生姜(四两,切) 前胡(一两半)

上一十一味, 咀,以水一斗一升,煮取三升半,分四服。此汤和而补,有气者,加半夏四两。

白蔹汤

主中风痿僻拘挛,不可屈伸方∶白蔹 干姜 薏苡仁 酸枣 牛膝 桂心 芍药 车前子 甘草(炙,各一升) 附子(三枚,炮,去皮)

上一十味, 咀,以酒二斗,渍一复时,煮三沸,服一升,日三服,扶杖而起。不能酒者,服五合。

防己汤

主风湿,四肢疼痹,挛急浮肿方∶木防己(三两) 茯苓(一两) 桑白皮(切,二升) 桂心(三两) 芎 (三两) 甘草(一两半,炙) 大枣(二十枚,擘) 芍药(二两) 麻黄(二两,去节)

上九味, 咀,以水一斗二升,煮麻黄,减一升,纳药煮取三升,分三服,渐汗出,令遍身以粉粉之,慎风冷。(一方茯苓四两,麻黄三两。)治三十年风方∶松叶一斤,切,以酒一斗,煮取二升,顿服,取汗出,佳。

治一切风虚方(常患头痛欲破者∶)杏仁(九升,去皮尖、两仁者,曝干)

上一味,捣作末,以水九升研滤,如作粥法,缓火煎,令如麻浮上,匙取和羹粥,酒纳一匙服之,每食即服,不限多少,服七日后大汗出,二十日后汗止,慎风冷、猪、鱼、鸡、蒜、大醋。一剂后,诸风减,瘥。春夏恐醋,少作服之,秋九月后煎之。此法神妙,可深秘之。

治中风发热方∶大戟 苦参(等分)

上二味,捣筛,药半升,以醋浆水一斗,煮三沸,洗之,从上至下,立瘥,寒乃止,小儿三指撮,醋浆水四升,煮如上法。

羌活饮治风方∶羌活(三两) 茯神 薏苡仁(用羌活去薏苡仁) 防风(各一两)

上三味, 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纳竹沥三合,煮一沸,分再服。

猪苓煮散

主下痢多而小便涩方∶猪苓 茯苓 泽泻 黄连 白术(各四两) 防己 羌活 黄芩 人参 防风 牛膝 升麻屑角(屑) 杏仁(去皮尖、双仁,熬) 秦艽 谷皮 紫菀 石斛 生姜(各三两,切) 橘皮

上二十三味,捣筛为散,以水一升半,煮五方寸匕,取一升,顿服,日再,不能者一服。十月后二月末以来,可服之。

论曰∶人不能用心谨慎,遂得风病,半身不遂,言语不正,庶事皆废,此为猥退病,得者不出十年。宜用此方,瘥后仍须将慎。不得用未病之前,当须绝于思虑,省于言语,为于无事,乃可永愈。若还同俗类,名利是务,财色为心者,幸勿苦事,医药徒劳为疗耳,宜于此善以意推之。凡人忽中生风,皆须依此次第用汤即得愈也,学人仔细寻思,明然可见。

凡初得风,四肢不收,心神昏目KT ,眼不识人,言不退场门,凡中风多由热起,服药当顺慎酒、面、羊肉、生菜、冷食、猪、鱼、鸡、牛、马肉、蒜,乃可瘥。得患即服此竹沥汤方∶竹沥(二升) 生姜汁(三合) 生葛汁(一升)

上三味,相和,温暖分三服,平旦、日晡、夜各一服。服讫,若觉四体有异似好,以次进后方∶麻黄(去节) 防风(各一两半) 杏仁(四十枚,去皮尖及双仁) 羚羊角(二两,屑) 生姜(四两,切) 生葛汁(五合,一云地黄汁) 竹沥(一升) 石膏(六两,绵裹) 芎防己附子(炮,去皮) 芍药 黄芩 人参 桂心 甘草(炙,各一两)

上一十六味, 咀,以水七升,煮取一半,乃下沥汁煮取二升七合,分温三服,五日更服一剂,频进三剂,慎如上法,渐觉稍损,次进后方∶麻黄(去节) 防风 升麻 桂心 芎 独活 羚羊角(屑,各二两) 竹沥(二升)防己(一两)

上九味, 咀,以水四升,并沥,煮取三升,分三服,两日进一剂,频进三剂。若手足冷者,加生姜五两、白术二两,若未除,次进后方∶麻黄(去节) 芍药 防风(各一两半) 羚羊屑(屑、二两) 生姜(二两,切) 附子(炮,三分,去皮) 石膏(二两,碎) 防己 黄芩 芎 白术 人参 独活 升麻 桂心 甘草(

上一十七味, 咀,以水八升,煮减半,下沥,煮取二升半,分三服。相去如人行十里,再服。有气加橘皮、牛膝、五加皮各一两,若除退讫,可常将服后煮散方∶防风 独活 秦艽 黄 芍药 人参 茯神 白术 芎 山茱萸 薯蓣 桂心 天门冬(去心) 麦门冬(去心) 浓朴(炙) 升麻 丹参 羚羊角(屑) 五加皮 防己 牛膝石斛 地骨皮 甘草(炙,各四两) 麻黄(去节) 附子(炮,去皮) 远志(去心) 橘皮(各三两) 生姜(二两,切) 甘菊花 薏苡仁(各二升) 石膏(研) 干地黄(各六两)

上三十三味,捣筛为散,每煮以水三升,纳散三两,煮取一升,绵滤去滓,顿服之,日别一服。若觉心下烦热,以竹沥代水煮之。(《千金》有∶黄芩、槟榔、 本、杜仲、犀角,无山茱萸、薯蓣、甘菊、麦门冬、附子。)凡患风,人多热,宜服荆沥方∶荆沥 竹沥 生姜汁(各五合)

上三味,相和,温为一服,每日旦服煮散,午后当服此荆沥,常作此将息。

论曰∶夫得风之时,则依此次第疗之,不可违越,若不依此,当失机要,性命必危。

防风汤

主偏风,甄权处治安平公方∶防风 芎 白术 狗脊 萆 牛膝 白芷(各一两) 薏苡仁 葛根 杏仁(去皮尖、两仁) 人参 羌活(各二两) 麻黄(四两,去节) 生姜(五两,切) 桂心 石膏(各三两,碎

上一十六味, 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分三服。服一剂觉好,更服一剂,一剂一度针之,服九剂汤九度针之。针风池一穴、肩 一穴、曲池一穴、文沟一穴、五枢一穴、阳陵泉一穴、巨虚下廉一穴,合七穴、即瘥。

仁寿宫备身患脚,奉敕针环跳、阳陵泉、巨虚、下廉、阳辅,即起行。

大理赵卿患风,腰脚不遂,不得跪起,针上 二穴、环跳二穴、阳陵泉二穴、巨虚下廉二穴,即得跪起。

治猥退风方∶苍耳子(五升,苗亦得用) 羊桃(切) 蒴 (切) 赤小豆(各二升半) 盐(二升)

上五味,以水二石五斗,煮取五斗,适寒温,纳所患脚渍,深至绝骨,勿过之,一度炊五斗米顷,出之,慎风冷,汗从头出。

论曰∶圣人以风是百病之长,深为可忧,故避风如避矢,是以防御风邪,以汤药针灸蒸熨,随用一法皆能愈疾。至于火艾,特有奇能,虽曰针汤散皆所不及,灸为其最要。昔者华佗,为魏武帝针头风,华佗但针即瘥,华佗死后数年,魏武帝头风再发,佗当时针讫即灸头风,岂可再发?只由不灸,其本不除。所以学人不得专恃于针及汤药等,望病毕瘥,既不苦灸,安能拔本塞源?是以虽丰药饵,诸疗之要,在火艾为良。初得之时,当急下火,火下即定,比煮汤熟已觉眼明,岂非大要?其灸法∶先灸百会,次灸风池,次灸大椎,次灸肩井,次灸曲池,次灸间使,各三壮;次灸三里五壮。其炷如苍耳子大,必须大实作之,其艾又须大熟,从此以后,日别灸之,至随年壮止。凡人稍觉心神不快,即须灸此诸穴各三壮,不得轻之。苟度朝夕,以致殒毙。戒之哉,戒之哉!又

论曰∶学人凡将欲疗病,先须灸前诸穴,莫问风与不风,皆先灸之。此之一法,医之大术,宜深体之,要中之要,无过此术。是以常预收三月三日艾,拟救急危。其五月五日亦好,仍不及三月三日者。又有卒死之人,及中风不得语者,皆急灸之。夫卒死者是风入五脏,为

千金方·千金翼方 目录

  • 1 《千金翼方》序
  • 2 《千金翼方》校正千金翼方后序
  • 3 《千金翼方》卷第一·药录纂要 采药时节第一
  • 4 《千金翼方》卷第一·药录纂要 药名第二
  • 5 《千金翼方》卷第一·药录纂要 药出州土第三
  • 6 《千金翼方》卷第一·药录纂要 用药处方第四
  • 7 《千金翼方》卷第二·本草上 玉石部上品
  • 8 《千金翼方》卷第二·本草上 玉石部中品
  • 9 《千金翼方》卷第二·本草上 玉石部下品
  • 10 《千金翼方》卷第二·本草上 草部上品之上
  • 11 《千金翼方》卷第二·本草上 草部上品之下
  • 12 《千金翼方》卷第二·本草上 草部中品之上
  • 13 《千金翼方》卷第二·本草上 草部中品之下
  • 14 《千金翼方》卷第三·本草中 草部下品之上
  • 15 《千金翼方》卷第三·本草中 草部下品之下
  • 16 《千金翼方》卷第三·本草中 木部上品
  • 17 《千金翼方》卷第三·本草中 木部中品
  • 18 《千金翼方》卷第三·本草中 木部下品
  • 19 《千金翼方》卷第三·本草中 人兽部
  • 20 《千金翼方》卷第四·本草下 虫鱼部
  • 21 《千金翼方》卷第四·本草下 果部
  • 22 《千金翼方》卷第四·本草下 菜部
  • 23 《千金翼方》卷第四·本草下 米谷部
  • 24 《千金翼方》卷第四·本草下 有名未用
  • 25 《千金翼方》卷第四·本草下 唐本退
  • 26 《千金翼方》卷第五·妇人一 妇人求子第一
  • 27 《千金翼方》卷第五·妇人一 妇人积聚第二
  • 28 《千金翼方》卷第五·妇人一 妇人乳疾第三
  • 29 《千金翼方》卷第五·妇人一 妇人杂病第四
  • 30 《千金翼方》卷第五·妇人一 妇人面药第五
  • 31 《千金翼方》卷第五·妇人一 熏衣衣香第六
  • 32 《千金翼方》卷第五·妇人一 令身香第七
  • 33 《千金翼方》卷第五·妇人一 生发黑发第八
  • 34 《千金翼方》卷第六·妇人二 产后心闷第一
  • 35 《千金翼方》卷第六·妇人二 产后虚烦第二
  • 36 《千金翼方》卷第六·妇人二 阴脱第三
  • 37 《千金翼方》卷第六·妇人二 恶露第四
  • 38 《千金翼方》卷第六·妇人二 心痛第五
  • 39 《千金翼方》卷第六·妇人二 腹痛第六
  • 40 《千金翼方》卷第六·妇人二 虚损第七
  • 41 《千金翼方》卷第七·妇人三 虚乏第一
  • 42 《千金翼方》卷第七·妇人三 盗汗第二
  • 43 《千金翼方》卷第七·妇人三 下乳第三
  • 44 《千金翼方》卷第七·妇人三 中风第四
  • 45 《千金翼方》卷第七·妇人三 心悸第五
  • 46 《千金翼方》卷第七·妇人三 下痢第六
  • 47 《千金翼方》卷第七·妇人三 淋渴第七
  • 48 《千金翼方》卷第八·妇人四 崩中第一
  • 49 《千金翼方》卷第八·妇人四 月水不利第二
  • 50 《千金翼方》卷第八·妇人四 损伤第三
  • 51 《千金翼方》卷第九·伤寒上 太阳病用桂枝汤法第一
  • 52 《千金翼方》卷第九·伤寒上 太阳病用麻黄汤法第二
  • 53 《千金翼方》卷第九·伤寒上 太阳病用青龙汤法第三
  • 54 《千金翼方》卷第九·伤寒上 太阳病用柴胡汤法第四
  • 55 《千金翼方》卷第九·伤寒上 太阳病用承气汤法第五
  • 56 《千金翼方》卷第九·伤寒上 太阳病用陷胸汤法第六
  • 57 《千金翼方》卷第九·伤寒上 太阳病杂疗法第七
  • 58 《千金翼方》卷第九·伤寒上 阳明病状第八
  • 59 《千金翼方》卷第九·伤寒上 少阳病状第九
  • 60 《千金翼方》卷第十·伤寒下 太阴病状第一
  • 61 《千金翼方》卷第十·伤寒下 少阴病状第二
  • 62 《千金翼方》卷第十·伤寒下 厥阴病状第三
  • 63 《千金翼方》卷第十·伤寒下 伤寒宜忌第四
  • 64 《千金翼方》卷第十·伤寒下 发汗吐下后病状第五
  • 65 《千金翼方》卷第十·伤寒下 霍乱病状第六
  • 66 《千金翼方》卷第十·伤寒下 阴易病已后劳复第七
  • 67 《千金翼方》卷第十一·小儿 养小儿第一
  • 68 《千金翼方》卷第十一·小儿 小儿杂治法第二
  • 69 《千金翼方》卷第十一·小儿 眼病第三
  • 70 《千金翼方》卷第十一·小儿 鼻病第四
  • 71 《千金翼方》卷第十一·小儿 口病第五
  • 72 《千金翼方》卷第十一·小儿 唇病第六
  • 73 《千金翼方》卷第十一·小儿 齿病第七
  • 74 《千金翼方》卷第十一·小儿 齿病第七 舌病方第八
  • 75 《千金翼方》卷第十一·小儿 喉病第九
  • 76 《千金翼方》卷第十一·小儿 噎病第十
  • 77 《千金翼方》卷第十一·小儿 耳病第十一
  • 78 《千金翼方》卷第十二·养性 养性禁忌第一
  • 79 《千金翼方》卷第十二·养性 养性服饵第二
  • 80 《千金翼方》卷第十二·养性 养老大例第三
  • 81 《千金翼方》卷第十二·养性 养老食疗第四
  • 82 《千金翼方》卷第十三·辟谷 服茯苓第一
  • 83 《千金翼方》卷第十三·辟谷 服松柏脂第二
  • 84 《千金翼方》卷第十三·辟谷 服松柏实第三
  • 85 《千金翼方》卷第十三·辟谷 酒膏散第四
  • 86 《千金翼方》卷第十三·辟谷 服云母第五
  • 87 《千金翼方》卷第十三·辟谷 服水第六
  • 88 《千金翼方》卷第十四·退居 择地第一
  • 89 《千金翼方》卷第十四·退居 缔创第二
  • 90 《千金翼方》卷第十四·退居 服药第三
  • 91 《千金翼方》卷第十四·退居 饮食第四
  • 92 《千金翼方》卷第十四·退居 养性第五
  • 93 《千金翼方》卷第十四·退居 种造药第六
  • 94 《千金翼方》卷第十四·退居 杂忌第七
  • 95 《千金翼方》卷第十五·补益 叙虚损论第一
  • 96 《千金翼方》卷第十五·补益 大补养第二
  • 97 《千金翼方》卷第十五·补益 解散发动第三
  • 98 《千金翼方》卷第十五·补益 补五脏第四
  • 99 《千金翼方》卷第十五·补益 五脏气虚第五
  • 100 《千金翼方》卷第十五·补益 补虚丸散第六
  • 101 《千金翼方》卷第十六·中风上 诸酒第一
  • 102 《千金翼方》卷第十六·中风上 诸散第二
  • 103 《千金翼方》卷第十六·中风上 诸膏第三
  • 104 《千金翼方》卷第十六·中风上 僻第四
  • 105 《千金翼方》卷第十六·中风上 心风第五
  • 106 《千金翼方》卷第十六·中风上 风眩第六
  • 107 《千金翼方》卷第十七·中风下 中风第一
  • 108 《千金翼方》卷第十七·中风下 香港脚第二
  • 109 《千金翼方》卷第十七·中风下 瘾疹第三
  • 110 《千金翼方》卷第十七·中风下 疡第四
  • 111 《千金翼方》卷第十八·杂病上 霍乱第一
  • 112 《千金翼方》卷第十八·杂病上 疟第二
  • 113 《千金翼方》卷第十八·杂病上 黄胆第三
  • 114 《千金翼方》卷第十八·杂病上 吐血第四
  • 115 《千金翼方》卷第十八·杂病上 胸中热第五
  • 116 《千金翼方》卷第十八·杂病上 压热第六
  • 117 《千金翼方》卷第十九·杂病中 消渴第一
  • 118 《千金翼方》卷第十九·杂病中 淋病第二
  • 119 《千金翼方》卷第十九·杂病中 水肿第三
  • 120 《千金翼方》卷第十九·杂病中 痰饮第四
  • 121 《千金翼方》卷第十九·杂病中 癖积第五
  • 122 《千金翼方》卷第十九·杂病中 寒冷第六
  • 123 《千金翼方》卷第十九·杂病中 饮食不消第七
  • 124 《千金翼方》卷第十九·杂病中 杂疗第八
  • 125 《千金翼方》卷第二十·杂病下 备急第一
  • 126 《千金翼方》卷第二十·杂病下 蛊毒第二
  • 127 《千金翼方》卷第二十·杂病下 药毒第三
  • 128 《千金翼方》卷第二十·杂病下 从高堕下第四
  • 129 《千金翼方》卷第二十·杂病下 金疮第五
  • 130 《千金翼方》卷第二十·杂病下 沙虱第六
  • 131 《千金翼方》卷第二十·杂病下 瘿病第七
  • 132 《千金翼方》卷第二十·杂病下 阴病第八
  • 133 《千金翼方》卷第二十一·万病 总疗万病第一
  • 134 《千金翼方》卷第二十一·万病 阿伽陀丸主万病第二
  • 135 《千金翼方》卷第二十一·万病 耆婆治恶病第三
  • 136 《千金翼方》卷第二十一·万病 蹋曲疗冷第四
  • 137 《千金翼方》卷第二十二·飞炼 飞炼研煮钟乳及和草药服疗第一
  • 138 《千金翼方》卷第二十二·飞炼
  • 139 《千金翼方》
  • 140 《千金翼方》卷第二十三·疮痈上 黄父相痈疽论第一
  • 141 《千金翼方》卷第二十三·疮痈上 诊痈疽发起处第二
  • 142 《千金翼方》卷第二十三·疮痈上 候痈疽色法第三
  • 143 《千金翼方》卷第二十三·疮痈上 诊知是痈疽法第四
  • 144 《千金翼方》卷第二十三·疮痈上 诊痈疽有脓法第五
  • 145 《千金翼方》卷第二十三·疮痈上 候人年得疽法第六
  • 146 《千金翼方》卷第二十三·疮痈上 相五色疽死生法第七
  • 147 《千金翼方》卷第二十三·疮痈上 敷贴第八
  • 148 《千金翼方》卷第二十三·疮痈上 处疗痈疽第九
  • 149 《千金翼方》卷第二十四·疮痈下 痈疽发背第一
  • 150 《千金翼方》卷第二十四·疮痈下 鼠第二
  • 151 《千金翼方》卷第二十四·疮痈下 瘭疽第三
  • 152 《千金翼方》卷第二十四·疮痈下 恶核第四
  • 153 《千金翼方》卷第二十四·疮痈下 丹疹第五
  • 154 《千金翼方》卷第二十四·疮痈下 甘湿第六
  • 155 《千金翼方》卷第二十四·疮痈下 肠痔第七
  • 156 《千金翼方》卷第二十四·疮痈下 疥癣第八
  • 157 《千金翼方》卷第二十四·疮痈下 代指第九
  • 158 《千金翼方》卷第二十四·疮痈下 湿热疮第十
  • 159 《千金翼方》卷第二十五·色脉 诊气色法第一
  • 160 《千金翼方》卷第二十五·色脉 诊脉大意第二
  • 161 《千金翼方》卷第二十五·色脉 诊四时脉第三
  • 162 《千金翼方》卷第二十五·色脉 诊寸口脉第四
  • 163 《千金翼方》卷第二十五·色脉 诊关上脉第五
  • 164 《千金翼方》卷第二十五·色脉 诊尺中脉第六
  • 165 《千金翼方》卷第二十五·色脉 诊杂病脉第七
  • 166 《千金翼方》卷第二十六·针灸上 取孔穴法第一
  • 167 《千金翼方》卷第二十六·针灸上 妇人第二
  • 168 《千金翼方》卷第二十六·针灸上 小儿惊痫第三
  • 169 《千金翼方》卷第二十六·针灸上 鼻病第四
  • 170 《千金翼方》卷第二十六·针灸上 舌病第五
  • 171 《千金翼方》卷第二十六·针灸上 香港脚第六
  • 172 《千金翼方》卷第二十六·针灸上 诸风第七
  • 173 《千金翼方》卷第二十六·针灸上 时行法第八
  • 174 《千金翼方》卷第二十六·针灸上 黄胆第九
  • 175 《千金翼方》卷第二十六·针灸上 疟病第十
  • 176 《千金翼方》卷第二十七·针灸中 肝病第一
  • 177 《千金翼方》卷第二十七·针灸中 胆病第二
  • 178 《千金翼方》卷第二十七·针灸中 心病第三
  • 179 《千金翼方》卷第二十七·针灸中 小肠病第四
  • 180 《千金翼方》卷第二十七·针灸中 脾病第五
  • 181 《千金翼方》卷第二十七·针灸中 胃病第六
  • 182 《千金翼方》卷第二十七·针灸中 肺病第七
  • 183 《千金翼方》卷第二十七·针灸中 大肠病第八
  • 184 《千金翼方》卷第二十七·针灸中 肾病第九
  • 185 《千金翼方》卷第二十七·针灸中 膀胱病第十
  • 186 《千金翼方》卷第二十八·针灸下 消渴第一
  • 187 《千金翼方》卷第二十八·针灸下 淋病第二
  • 188 《千金翼方》卷第二十八·针灸下 尿血第三
  • 189 《千金翼方》卷第二十八·针灸下 水病第四
  • 190 《千金翼方》卷第二十八·针灸下 痈疽第五
  • 191 《千金翼方》卷第二十八·针灸下 痔漏第六
  • 192 《千金翼方》卷第二十八·针灸下 脱肛第七
  • 193 《千金翼方》卷第二十八·针灸下 卒死第八
  • 194 《千金翼方》卷第二十八·针灸下 杂法第九
  • 195 《千金翼方》卷第二十八·针灸下 针灸宜忌第十
  • 196 《千金翼方》卷第二十九·禁经上 持禁斋戒法第一
  • 197 《千金翼方》卷第二十九·禁经上 受禁法第二
  • 198 《千金翼方》卷第二十九·禁经上 杂受禁法第三
  • 199 《千金翼方》卷第二十九·禁经上 禁法大例第四
  • 200 《千金翼方》卷第二十九·禁经上 掌诀法第五
  • 201 《千金翼方》卷第二十九·禁经上 禁鬼客忏气第六
  • 202 《千金翼方》卷第二十九·禁经上 禁温疫时行第七
  • 203 《千金翼方》卷第二十九·禁经上 禁疟病第八
  • 204 《千金翼方》卷第二十九·禁经上 禁疮肿第九
  • 205 《千金翼方》卷第二十九·禁经上 禁喉痹第十
  • 206 《千金翼方》卷第二十九·禁经上 咒禁产运第十一
  • 207 《千金翼方》卷第三十·禁经下 禁金疮第十二
  • 208 《千金翼方》卷第三十·禁经下 禁蛊毒第十三
  • 209 《千金翼方》卷第三十·禁经下 禁遁注第十四
  • 210 《千金翼方》卷第三十·禁经下 禁邪病第十五
  • 211 《千金翼方》卷第三十·禁经下 禁恶兽虎野狼第十六
  • 212 《千金翼方》卷第三十·禁经下 禁蛇毒第十七
  • 213 《千金翼方》卷第三十·禁经下 禁蝎蜂第十八
  • 214 《千金翼方》卷第三十·禁经下 禁狗鼠第十九
  • 215 《千金翼方》卷第三十·禁经下 护身禁法第二十
  • 216 《千金翼方》卷第三十·禁经下 禁贼盗第二十一
  • 217 《千金翼方》卷第三十·禁经下 咒童子令说鬼姓字第二十二
  • 最近综合
    《列仙传》女丸,陵阳子明,邗子,木羽,玄俗 12-31
    《列仙传》赤斧,呼子先,負局先生,朱璜,黃阮丘 12-31
    《列仙传》服闾,文宾,商丘子胥,子主,陶安公 12-31
    《列仙传》山图,谷春,阴生,毛女,子英 12-31
    《列仙传》主柱,园客,鹿皮公,昌容,溪父 12-31
    《列仙传》赤须子,东方朔,钩翼夫人,犊子,骑龙鸣 12-31
    《列仙传》祝鸡翁,朱仲,修羊公,稷丘君,崔文子 12-31
    《列仙传》桂父,瑕丘仲,酒客,任光,箫史 12-31
    最近人气
    《本草纲目》李时珍 09-15
    道德经 09-27
    周易 08-27
    诗经 06-24
    《法华经》(妙法莲华经) 09-16
    性命圭旨 11-27
    千金方·千金翼方 06-06
    黄庭经 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