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名 | |
气味 | (苗、子、花)甘、凉、无毒。 |
主治 |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放大 |
![]() |
释名 | 亦名胡 、常思、苍耳、卷耳、爵耳、猪耳、耳 、地葵、 、羊负来、道人头、进贤菜、喝起草、野茄、缣丝草。 |
气味 | (实)甘、温、有小毒。(茎、叶)苦、辛、微寒、有小毒。 |
主治 |
|
附方 | 元代李杲说:“鼠粘子其用有四:治风湿瘾疹,咽喉风热,散诸肿疮疡之毒,利凝滞腰膝之风是也。” |
图片 点击 放大 |
![]() |
释名 | 亦名天蔓菁、天门精、地菘、玉门精、麦句姜、蟾蜍兰、蛤蟆蓝、蚵 草、豕首、彘颅、活鹿草、刘 草、皱面草、母猪芥。果实名鹤虱,根名杜牛膝。 |
气味 | (叶、根)甘、寒、无毒。李明珍说:“微辛、甘、有小毒”。 |
主治 |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放大 |
![]() |
释名 | 亦名希仙、火锨草、猪膏母、虎膏、狗膏、粘糊菜。 |
气味 | 苦、寒、有小毒。一说:辛、苦、平、无毒。 |
主治 |
|
附方 | 李时珍说:“生捣汁服则令人吐,故云有小毒。九蒸九暴则补人去痹,故云无毒。” |
图片 点击 放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