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经一侧44穴(左右两侧共88穴)。其中15穴分布于下肢的外侧面,29穴在臀、侧胸、侧头等部。首穴瞳子髎,末穴足窍阴。主治胸胁、肝胆病症、热性病、神经系统病症和头侧部、眼、耳、咽喉病症,以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之病症。
GB01: 瞳子髎 Tóngzǐliáo
【定位】在面部,目外眦旁,当眶外侧缘处。
【解剖】有眼轮匝肌,深层为颞肌;当颧眶动、静脉分布处;布有颧面神经和颧颞神经,面神经的额颞支。
【主治】头痛,目赤,目痛,怕光羞明,迎风流泪,远视不明,内障,目翳。
【配伍】配合谷、临泣、睛明治目生内障;配少泽治妇人乳肿;配养老、肝俞、光明、太冲、治疗视物昏花。
【刺灸】向后刺或斜刺0.3-0.5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附注】手太阳,手、足少阳之会。
GB02: 听会 Tīnghuì
【定位】在面部,当耳屏间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突的后缘,张口有凹陷处。
【解剖】有颞浅动脉耳前支,深部为颈外动脉及面后静脉;布有耳大神经,皮下为面神经。
【主治】耳鸣,耳聋,流脓,齿痛,下颌脱臼,口眼喎斜,面痛,头痛。
【配伍】配颊车、地仓治中风口眼歪斜;配迎香治耳聋气痞;配耳门、听宫治下颌关节炎。
【刺灸】直刺0.5寸;可灸。
GB03: 上关 Shàngguān
【定位】在耳前,下关直下,当颧弓的上缘凹陷处。
【解剖】在颞肌中;有颧眶动、静脉;布有面神经的颧眶支及三叉神经小分支。
【主治】头痛,耳鸣,耳聋,聤耳,口眼喎斜,面痛,齿痛,惊痫,瘛疭。
【配伍】配肾俞、翳风、太溪、听会治老年人肾虚耳鸣耳聋;配耳门、合谷、颊车治下颌关节炎、牙关紧闭。
【刺灸】直刺0.5-0.8寸:可灸。
【附注】手少阳、足阳明之会。
GB04: 颔厌 Hànyàn
【定位】在头部鬓发上,当头维与曲鬓弧形连线的上四分之一与下四分之三交点处。
【解剖】在颞肌中;有颞浅动、静脉额支;布有耳颞神经颞支。
【主治】头痛,眩晕,目外眦痛,齿痛,耳鸣,惊痫。
【配伍】配悬颅治偏头痛;透悬颅、悬厘,配外关、风池治眩晕。
【刺灸】直刺0.3-0.4寸;可灸。
【附注】手少阳、足阳明之会。
GB05: 悬颅 Xuánlu
【定位】在头部鬓发上,当头维与曲鬓弧形连线的中点处。
【解剖】在颞肌中;有颞浅动、静脉额支;布有耳颞神经颞支。
【主治】偏头痛,面肿,目外眦痛,齿痛。
【配伍】配颔厌、治偏头痛;配曲池、合谷治热病头痛。
【刺灸】向后平刺0.5-0.8寸;可灸。
GB06: 悬厘 Xuánlí
【定位】在头部鬓发上,当头维与曲鬓弧形连线的上四分之三与下四分之一交点处。
【解剖】在颞肌中;有颞浅动、静脉额支;布有耳颞神经颞支。
【主治】偏头痛,面肿,目外眦痛,耳鸣,上齿痛。
【配伍】配鸠尾治热病偏头痛引目外眦;配束骨治癫痫。
【刺灸】向后平刺0.5-0.8寸;可灸。
【附注】手、足少阳,阳明之会。
GB07: 曲鬓 Qūbìn
【定位】在头部,当耳前鬓角发际后缘的垂线与耳尖水平线交点处。
【解剖】在颞肌中;有颞浅动、静脉额支;布有耳颞神经颞支。
【主治】偏头痛,颔颊肿,牙关紧闭,呕吐,齿痛,目赤肿痛,项强不得顾。
【配伍】配风池、太冲治目赤肿痛;配下关、合谷、太冲治疗头痛、口噤不开。
【刺灸】向后平刺0.5-0.8寸;可灸。
【附注】足太阳、少阳之会。
GB08: 率谷 Shuàigǔ
【定位】在头部,当耳尖直上入发际1.5寸,角孙直上方。
【解剖】在颞肌中;有颞动、静脉顶支;布有耳颞神经和枕大神经会合支。
【主治】头痛,眩晕,呕吐,小儿惊风。
【配伍】配印堂、太冲、合谷治小儿急慢惊风、眩晕、耳鸣;配合谷、足三里治流行性腮腺炎。
【刺灸】平刺0.5-1寸;可灸。
【附注】足太阳、少阳之会。
GB09: 天冲 Tiānchōng
【定位】在头部,当耳根后缘直上入发际2寸,率谷后0.5寸。
【解剖】有耳后动、静脉;布有耳大神经支。
【主治】头痛,齿龈肿痛,癫痫,惊恐,瘿气。
【配伍】配目窗、风池治头痛。
【刺灸】平刺0.5-1寸;可灸。
【附注】足太阳、少阳之会。
GB10: 浮白 Fúbái
【定位】在头部,当耳后乳突的后上方,天冲与完骨的弧形连线的中三分之一与上三分之一交点处。
【解剖】有耳后动、静脉分支;布有耳大神经之分支。
【主治】头痛,颈项强痛,耳鸣,耳聋,齿痛,瘰疬,瘿气,臂痛不举,足痿不行。
【配伍】配风池、行间治偏头痛、目赤肿痛;配听会、中渚治耳鸣、耳聋;配肾俞、太溪、耳门治耳鸣、耳聋。
【刺灸】平刺0.5-0.8寸;可灸。
【附注】足太阳、少阳之会。
GB11: 头窍阴 Tóuqiàoyīn
【定位】在头部,当耳后乳突的后上方,天冲与完骨的弧形连线的中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一交点处。
【解剖】有耳后动、静脉之支;布有枕大神经和枕小神经会合支。
【主治】头痛,眩晕,颈项强痛,胸胁痛,口苦,耳鸣,耳聋,耳痛。
【配伍】配强间治头痛;配只支沟、太冲、风池治肝胆火盛之偏头痛或巅顶痛。
【刺灸】平刺0.5-0.8寸;可灸。
【附注】足太阳、少阳之会。
GB12: 完骨 Wángǔ
【定位】在头部,当耳后乳突的后下方凹陷处。
【解剖】在胸锁乳突肌附着部上方,有耳后动、静脉之支;布有枕小神经本干。
【主治】头痛,颈项强痛,颊肿,喉痹,龋齿,口眼歪斜,癫痫,疟疾。
【配伍】配风池、大杼治疟疾;配风池治癫疾僵仆;配风池、合谷治风热上犯喉痹、齿痛、痄腮、口歪。
【刺灸】斜刺0.5-0.8寸;可灸。
【附注】足太阳、少阳之会。
GB13: 本神 Běnshén
【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上0.5寸,神庭旁开3寸,神庭与头维连线的内三分之二与外三分之一交点处。
【解剖】在额肌中;有颞浅动、静脉额支和额动、静脉外侧支;布有额神经外侧支。
【主治】头痛,目眩,癫痫,小儿惊风,颈项强痛,胸胁痛,半身不遂。
【配伍】配前顶、囟会、天柱治小儿惊痫;配水沟、太阳、合谷、大椎、天柱、百会治中风不省人事、小儿惊风。
【刺灸】平刺0.5-0.8寸;可灸。
【附注】足太阳、阳维之会。
GB14: 阳白 Yángbái
【定位】在前额部,当瞳孔直上,眉上1寸。
【解剖】在额肌中;有额动、静脉外侧支;布有额神经外侧支。
【主治】头痛,目眩,目痛,外眦疼痛,雀目。
【配伍】配太阳、睛明、鱼腰治目赤肿痛、视物昏花、上睑下垂。
【刺灸】平刺0.5-0.8寸;可灸。
【附注】足太阳、阳维之会。
GB15: 头临泣 Tóulínqì
【定位】在头部,当瞳孔直上入前发际0.5寸,神庭与头维连线的中点处。
【解剖】在额肌中;有额动、静脉;布有额神经内、外支会合支。
【主治】头痛,目眩,目赤痛,流泪,目翳,鼻塞,鼻渊,耳聋,小儿惊痫,热病。
【配伍】配阳谷、腕骨、申脉治风眩;配肝俞治白翳;配大椎、腰奇、水沟、十宣治中风昏迷癫痫;配大椎、间使、胆俞、肝俞治疟疾。
【刺灸】平刺0.5-0.8寸;可灸。
【附注】足太阳、少阳、阳维之会。
GB16: 目窗 Mùchuāng
【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上1.5寸,头正中线旁开2.25寸。
【解剖】在帽状腱膜中;有颞浅动、静脉额支;布有额神经内、外侧支会合支。
【主治】头痛,目眩,目赤肿痛,远视,近视,面浮肿,上齿龋肿,小儿惊痫。
【配伍】配关冲、风池治头疼;配陷谷治面目浮肿。
【刺灸】平刺0.5-0.8寸。可灸。
【附注】足少阳、阳维之会。
GB17: 正营 Zhèngyíng
【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上2.5寸,头正中线旁开2.25寸。
【解剖】在帽状腱膜中;有颞浅动、静脉顶支和枕动、静脉吻合网;布有额神经和枕大神经的会合支。
【主治】头痛,头晕,目眩,唇吻强急,齿痛。
【配伍】配阳白、太冲、风池治疗头痛、眩晕、目赤肿痛。
【刺灸】平刺0.5-0.8寸;可灸。
【附注】足少阳、阳维之会。
GB18: 承灵 Chénglíng
【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上4寸,头正中线旁开2.25寸。
【解剖】在帽状腱膜中;有枕动、静脉分支;布有枕大神经之支。
【主治】头晕,眩晕,目痛,鼻渊,鼻衄,鼻窒,多涕。
【配伍】配风池、风门、后溪治鼻衄。
【刺灸】平刺0.5-0.8寸;可灸。
【附注】足少阳、阳维之会。
GB19: 脑空 Nǎokōng
【定位】在头部,当枕外隆凸的上缘外侧,头正中线旁开2.25寸,平脑户。
【解剖】在枕肌中;有枕动、静脉分支;布有枕大神经之支。
【主治】头痛,颈项强痛,目眩,目赤肿痛,鼻痛,耳聋,癫痫,惊悸,热病。
【配伍】配大椎、照海、申脉治癫狂痫证;配风池、印堂、太冲治头痛、目眩;配悬钟、后溪治颈项强痛。
【刺灸】平刺0.5-0.8寸;可灸。
【附注】足少阳、阳维之会。
GB20: 风池 Fēngchí
【定位】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解剖】在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附着部之间的凹陷中,深层为头夹肌;有枕动、静脉分支;布有枕小神经之支。
【主治】头痛,眩晕,颈项强痛,目赤痛,目泪出,鼻渊,鼻衄,耳聋,气闭,中风,口眼歪斜,疟疾,热病,感冒,瘿气。
【配伍】配合谷、丝竹空治偏正头痛;配脑户、玉枕、风府、上星治目痛不能视;配百会、太冲、水沟、足三里、十宣治中风。
【刺灸】针尖微下,向鼻尖方向斜刺0.5-0.8寸,或平刺透风府穴;可灸。
【附注】足少阳、阳维之会。
GB21: 肩井 Jiānjǐng
【定位】在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
【解剖】有斜方肌,深层为肩胛提肌与冈上肌;有颈横动、静脉分支;布有腋神经分支,深层上方为桡神经。
【主治】肩背痹痛,手臂不举,颈项强痛,乳痈,中风,瘰疬,难产,诸虚百损。
【配伍】配足三里、阳陵泉治脚气酸痛;治疗乳腺炎特效穴。
【刺灸】直刺0.5-0.8寸,深部正当肺尖,慎不可深刺;可灸。
【附注】足少阳、阳维之会。
GB22: 渊腋 Yuānyè
【定位】在侧胸部,举臂,当腋中线上,腋下3寸,第4肋间隙中。
【解剖】有前锯肌和肋间内、外肌;有胸腹壁静脉,胸外侧动、静脉及第四肋间动、静脉;布有第四肋间神经外侧皮支,胸长神经之支。
【主治】胸满,肋痛,腋下肿,臂痛不举。
【配伍】配大包、支沟治胸肋痛、肋间神经痛。配条口透承山、天宗、臑俞治肩关节周围炎。
【刺灸】斜刺0.5-0.8寸。
GB23: 辄筋 Zhéjīn
【定位】在侧胸部,渊腋前1寸,平乳头,第4肋间隙中。
【解剖】在胸大肌外缘,有前锯肌,肋间内、外肌;有胸外侧动、静脉;布有第四肋间神经外侧皮支。
【主治】胸肋痛,喘息,呕吐,吞酸,腋肿,肩臂痛。
【配伍】配肺俞、定喘治胸闷喘息不得卧;配阳陵泉、支沟治胸胁痛。
【刺灸】斜刺0.5-0.8寸;可灸。
GB24: 日月 Rìyuè
【定位】在上腹部,当乳头直下,第7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解剖】有肋间内、外肌,肋下缘有腹外斜肌腱膜,腹内斜肌,腹横肌;有肋间动、静脉;布有第七或第八肋间神经。
【主治】胁肋疼痛,胀满,呕吐,吞酸,呃逆,黄疸。
【配伍】配胆俞治胆虚;配内关、中脘治呕吐、纳呆;配期门、阳陵泉治胆石症;配支沟、丘墟治胁胀痛;配胆俞、腕骨治黄疸。
【刺灸】斜刺0.5-0.8寸;可灸。
【附注】足太阴、少阳之会。胆经募穴。
GB25: 京门 Jīngmén
【定位】在侧腰部,章门后1.8寸,当十二肋骨游离端的下方。
【解剖】有腹内、外斜肌及腹横肌;有第十一肋间动、静脉;布有第十一肋间神经。
【主治】肠鸣,泄泻,腹胀,腰胁痛。
【配伍】配行间治腰痛不可久立仰俯;配身柱、筋缩、命门治脊强脊痛。
【刺灸】斜刺0.5-0.8寸;可灸。
【附注】肾经募穴。
GB26: 带脉 Dàimài
【定位】在侧腹部,章门下1.8寸,当第12肋骨游离端下方垂线与脐水平线的交点上。
【解剖】有腹内、外斜肌及腹横肌;有第十二肋间动、静脉;布有第十二肋间神经。
【主治】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疝气,腰胁痛。
【配伍】配关元、气海、三阴交、白环俞、间使治赤白带下;配关元、足三里、肾俞、京门、次髎治肾气虚带下;配中极、次髎、行间、三阴交治湿热下注之带下。
【刺灸】直刺0.5-0.8寸;可灸。
【附注】足少阳、带脉二经之会。
GB27: 五枢 Wǔshū
【定位】在侧腹部,当髂前上棘的前方,横平脐下3寸处。
【解剖】有腹内、外斜肌及腹横肌;有旋髂浅、深动、静脉;布有髂腹下神经。
【主治】阴挺,赤白带下,月经不调,疝气,少腹痛,便秘,腰胯痛。
【配伍】五枢透维道、气海俞、阳陵泉对子宫全切术针麻。
【刺灸】直刺0.8-1.5寸;可灸。
【附注】足少阳、带脉二经之会。
GB28: 维道 Wéidào
【定位】在侧腹部,当髂前上棘的前下方,五枢前下0.5寸。
【解剖】在髂前上棘前内方,有腹内、外斜肌及腹横肌;有旋髂浅、深动、静脉;布有髂腹股沟神经。
【主治】腰胯痛,少腹痛,阴挺,疝气,带下,月经不调,水肿。
【配伍】配百会、气海、足三里、三阴交治气虚下陷之阴挺或带下症;配五枢、带脉、中极、太冲、三阴交治卵巢囊肿、闭经;配横骨、冲门、气冲、大敦治疝气。
【刺灸】向前下方斜刺0.8-1.5寸;可灸。
【附注】足少阳、带脉之会。
GB29: 居髎 Jūliáo
【定位】在髋部,当髂前上棘与股骨大转子最凸点连线的中点处。
【解剖】有臀中肌,臀小肌;有臀上动、静脉下支;布有臀上皮神经及臀上神经。
【主治】腰腿痹痛,瘫痪,足痿,疝气。
【配伍】配环跳、委中治腿风湿痛。配腰夹脊穴L 1-2 、L 3-5 、环跳、跳跃、风市、阳陵泉、条口、悬钟治中风下肢瘫痪、根性坐骨神经痛、腓总神经麻痹。
【刺灸】直刺或斜刺1.5-2寸;可灸。
【附注】阳跷、足少阳之会。
GB30: 环跳 Huántiào
【定位】在股外侧部,侧卧屈股,当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三分之一与中三分之一交点处。
【解剖】在臀大肌、梨状肌下缘;内侧为臀下动、静脉;布有臀下皮神经,臀下神经,深部正当坐骨神经。
【主治】腰胯疼痛,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遍身风疹,挫闪腰疼,膝踝肿痛不能转侧。
【配伍】配风市治风痹;配太白、足三里、阳陵泉、丰隆、飞扬治下肢水潴留、静脉炎;配风市、膝阳关、阳陵泉、丘墟治胆经型坐骨神经痛;配居髎、风市、中渎治股外侧皮神经炎;配髀关、伏兔、风市、犊鼻、足三里、阳陵泉、太冲、太溪治小儿麻痹,肌萎缩,中风半身不遂。
【刺灸】直刺2-2.5寸;可灸。
【附注】足少阳、太阳二脉之会。
GB31: 风市 Fēngshì
【定位】在大腿外侧部的中线上,当腘横纹上7寸。或直立垂手时,中指尖处。
【解剖】在阔筋膜下,股外侧肌中;有旋股外侧动、静脉肌支;布有股外侧皮神经,股神经肌支。
【主治】中风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麻木,遍身瘙痒,脚气。
【配伍】配风池、大杼、大椎、命门、关元、腰阳关、十七椎治中心型类风湿。
【刺灸】直刺1-1.5寸;可灸。
GB32: 中渎 Zhōngdú
【定位】在大腿外侧,当风市下2寸,或腘横纹上5寸,股外肌与股二头肌之间。
【解剖】在阔筋膜下,股外侧肌中;有旋股外侧动、静脉肌支;布有股外侧皮神经,股神经肌支。
【主治】下肢痿痹、麻木,半身不遂。
【配伍】配环跳、风市、膝阳关、阳陵泉、足三里治中风后遗症、下肢瘫痪及小儿麻痹症。
【刺灸】直刺1-1.5寸;可灸。
GB33: 膝阳关 Xīyángguān
【定位】在膝外侧,当股骨外上髁上方的凹陷处。
【解剖】在髂胫束后方,股二头肌腱前方;有膝上外侧动、静脉;布有股外侧皮神经末支。
【主治】膝膑肿痛,腘筋挛急,小腿麻木。
【配伍】配环跳、承筋治胫痹不仁;配血海、膝关、犊鼻、丰隆、曲池、合谷治膝关节炎。
【刺灸】直刺0.8-1寸。
GB34: 阳陵泉 Yánglíngquán
【定位】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
【解剖】在腓骨长、短肌中;有膝下外侧动、静脉;当腓总神经分为腓浅神经及腓深神经处。
【主治】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麻木,膝肿痛,脚气,胁肋痛,口苦,呕吐,黄疸,小儿惊风,破伤风。
【配伍】配曲池治半身不遂;配日月、期门、胆俞、至阳治黄疸、胆囊炎、胆结石;配足三里、上廉治胸胁痛。
【刺灸】直刺或斜向下刺1-1.5寸;可灸。
GB35: 阳交 Yángjiāo
【定位】在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7寸,腓骨后缘。
【解剖】在腓骨长肌附着部;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
【主治】胸胁胀满疼痛,面肿,惊狂,癫疾,瘈疭,膝股痛,下肢痿痹。
【配伍】配支沟、相应节段夹脊穴治带状疱疹之神经痛;配阳辅、绝骨、行间、昆仑、丘墟治两足麻木;配环跳、秩边、风市、伏兔、昆仑治风湿性腰腿痛-腰扭伤、坐骨神经痛、中风半身不遂之下肢瘫痪、小儿麻痹症。
【刺灸】直刺0.5-0.8寸;可灸。
【附注】阳维脉郄穴。
GB36: 外丘 Wàiqiū
【定位】在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7寸,腓骨前缘,平阳交。
【解剖】在腓骨长肌和趾总伸肌之间,深层为腓骨短肌;有胫前动、静脉肌支;布有腓浅神经。
【主治】颈项强痛,胸胁痛,疯犬伤毒不出,下肢痿痹,癫疾,小儿龟胸。
【配伍】配腰奇、间使、丰隆、百会治癫痫;配环跳、伏兔、阳陵泉、阳交治下肢痿、痹、瘫;配陵后、足三里、条口、阳陵泉治腓总神经麻痹。
【刺灸】直刺0.5-0.8寸;可灸。
【附注】胆经郄穴。
GB37: 光明 Guāngmíng
【定位】在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5寸,腓骨前缘。
【解剖】在趾长伸肌和腓骨短肌之间;有胫前动、静脉分支;布有腓浅神经。
【主治】目痛,夜盲,乳胀痛,膝痛,下肢痿痹,颊肿。
【配伍】配肝俞、肾俞、风池、目窗、睛明、行间治青光眼和早期白内障。
【刺灸】直刺0.5-0.8寸;可灸。
【附注】胆经络穴。
GB38: 阳辅 Yángfǔ
【定位】在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4寸,腓骨前缘稍前方。
【解剖】在趾长伸肌和腓骨短肌之间;有胫前动、静脉分支;布有腓浅神经。
【主治】偏头痛,目外眦痛,缺盆中痛,腋下痛,瘰疬,胸、胁、下肢外侧痛,疟疾,半身不遂。
【配伍】配陵后、飞扬、金门治下肢痿痹瘫之足内翻畸型。
【刺灸】直刺0.5-0.8寸。
【附注】胆经经穴。
GB39: 悬钟 Xuánzhōng
【定位】在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
【解剖】在腓骨短肌与趾长伸肌分歧处;有胫前动、静脉分支;布有腓浅神经。
【主治】半身不遂,颈项强痛,胸腹胀满,胁肋疼痛,膝腿痛,脚气,腋下肿。
【配伍】配内庭治心腹胀满;配昆仑、合谷、肩髃、曲池、足三里治中风、半身不遂;配后溪、列缺治项强、落枕。
【刺灸】直刺0.5-0.8寸;可灸。
【附注】八会穴--髓会。
GB40: 丘墟 Qiūxū
【定位】在外踝的前下方,当趾长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
【解剖】在趾短伸肌起点;有外踝前动、静脉分支;布有足背中间皮神经分支及腓浅神经分支。
【主治】颈项痛,腋下肿,胸胁痛,下肢痿痹,外踝肿痛,疟疾,疝气,目赤肿痛,目生翳膜,中风偏瘫。
【配伍】配昆仑、绝骨治踝跟足痛;配中渎治胁痛;配大敦、阴市、照海治卒疝;配日月、期门、肝俞、胆俞、阳陵泉、腕骨治黄疸、胆道疾患。
【刺灸】直刺0.5-0.8寸;可灸。
【附注】胆经原穴。
GB41: 足临泣 Zúlínqì
【定位】在足背外侧,当足4趾本节(第4趾关节)的后方,小趾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
【解剖】有足背静脉网,第四趾背侧动、静脉;布有足背中间皮神经。
【主治】头痛,目外眦痛,目眩,乳痈,瘰疬,胁肋痛,疟疾,中风偏瘫,痹痛不仁,足跗肿痛。
【配伍】配三阴交治痹证;配三阴交、中极治月事不利。
【刺灸】直刺0.5-0.8寸;可灸。
【附注】胆经输穴;八脉交会穴--通带脉。
GB42: 地五会 Dìwǔhuì
【定位】在足背外侧,当足4趾本节(第4趾关节)的后方,第4、5趾骨之间,小趾伸肌腱的内侧缘。
【解剖】有足背静脉网,第四跖背侧动、静脉;布有足背中间皮神经。
【主治】头痛,目赤痛,耳鸣,耳聋,胸满,胁痛,腋肿,乳痈,跗肿。
【配伍】配耳门、足三里治耳鸣、腰痛。
【刺灸】直刺或斜刺0.5-0.8寸。
GB43: 侠溪 Xiáxī
【定位】在足背外侧,当第4、5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解剖】有趾背侧动、静脉;布有足背中间皮神经之趾背侧神经。
【主治】头痛,眩晕,惊悸,耳鸣,耳聋,目外眦赤痛,颊肿,胸胁痛,膝股痛,足跗肿痛,疟疾。
【配伍】配太阳、太冲、阳白、风池、头临泣治眩晕、偏头痛、耳鸣耳聋、目外眦痛。
【刺灸】直刺或斜刺0.3-0.5寸;可灸。
【附注】胆经荥穴。
GB44: 足窍阴 Zúqiàoyīn
【定位】在第4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
【解剖】有趾背侧动、静脉和趾跖动脉形成的动脉网;布有趾背侧神经。
【主治】偏头痛,目眩,目赤肿痛,耳聋,耳鸣,喉痹,胸胁痛,足跗肿痛,多梦,热病。
【配伍】配太冲、太溪、内关、太阳、风池、百会治神经性头痛、高血压病、肋间神经痛、胸膜炎、急性传染性结膜炎、神经性耳聋等;配阳陵泉、期门、支沟、太冲治胆道疾患;配水沟、太冲、中冲、百会、风池急救中风昏迷。
【刺灸】直刺0.1-0.2寸;可灸。
【附注】胆经经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