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伤科按摩学》【第三章】第二节 辨证诊断(01)

来源:须弥芥子 分类:典籍 时间:2022-06-06 阅读:203

为了正确地认识伤科疾病,为治疗提供依据,运用望、闻、问、切四诊,结核实验室、放射科、病理科等检查,将收集的病史、症状、体征和有关检查资料作为依据,按辨证规律,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属何病症,即谓辨证诊断。

一、问诊

伤科问诊,除按诊断学一般的原则和注意事项外,须重点询问下列几个方面。

(一)一般情况

1、性别、年龄 有些伤科疾病的发生与性别有关,如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多见于女性儿童。年龄与伤科疾病的诊治关系尤为密切,如增生性关节炎多发生于40岁以后,肱骨髁上骨折多见于儿童,股骨颈骨折多见于老年人。骨折的功能复位与恢复标准,也随年龄的不同而差异,故应了解病人的性别和年龄。

2、籍贯、住址 有些伤科疾病的发生与地区有关,且评定疗效,必须长期随访,故应休息询问病人的籍贯和联系住址。

3、职业、工种 为了更好的诊断和防治伤科疾病,应该询问病人的具体职业、工种和工作的情况,了解其工种与发病有无关系。如搬运工人多患腰腿痛病,平时可采用宽腰带加以保护,井下矿工多发生腰部劳损等,均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与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总之,询问病人的性别与年龄、籍贯与住址、职业与工种等,有利对疾病的诊治及疗效的随访。

(二)全身情况

1、发病情况 应详细询问病人的发病情况和变化的急缓。如由高处坠下或平地猝倒时,应尽可能问清楚着地姿势,肢体是屈曲位或伸直位,何处先着地;受重物压砸或打击时,须具体询问重物的种类、形状、重量、着力点在何部位,以估计暴力的大小、方向、性质等。有些疾病外伤只是诱因。还有些疾病,病人误认为与外伤有关,其实与外伤没多大关系。通过询问病史,可以进行鉴别。若患者肢体原来没有症状,功能也很好,伤后立刻有明显的症状,经过休息或治疗,症状逐渐减轻,这就可能是外伤性疾病。反之,则可能是非外伤性疾病。

2、神志 对各种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包括表情淡漠、神志不清、昏迷等),应注意询问其发生的时间及与各种症状之间的先后关系等。判断是否属于外伤性疾病所引起。如果是颅难忘损伤,还应询问是否伴有呕吐及记忆力减退,有无中间清醒期或再度昏迷,以估计颅内损伤的程度。

3、寒热 要询问恶寒、发热的程度和时间的关系。如系感染性疾病,则恶寒与发热并见;颅脑损伤,可引起高热;外伤性疾病,可由瘀阻经络而化热,出现几天的低热,甚至积瘀蕴生热毒而成痈,出现高热寒战;骨关节结核,可有午后潮热;恶性骨肿瘤,晚期可出现持续性发热。

4、汗 通过询问汗液的排泄情况,可以了解脏腑气血、津液的情况。严重损伤或严重感染的病例,可出现四肢厥冷,汗出如油的危急现象;化脓性感染可出现大热、大汗;结核性感染则出现潮热、盗汗。

5、饮食 应查询饮食的时间、食量、饮水情况及味觉等情况。对腹部损伤,应询问其发生于饱食后或空腹时的各种情况,以估计胃肠破裂后腹腔污染的程度。还应询问其是否有口渴,是否饮食及喜冷或热饮,以估计津液消耗的情况。

6、二便 对脊柱、骨盆、腹部损伤疾病,应询问其大小便的次数、量、颜色等。对尾骨骨折移位者,要询问其大便是否困难,形状有无改变等。

(三)局部情况

伤科疾病最常见的症状是疼痛,活动功能障碍,畸形和肿胀。在询问病史时,应耐心倾听病人叙述其症状表现及其妨碍生活及工作的程度等。

1、疼痛 要询问疼痛的部位、性质、时间与发病的关系。下腰部椎间盘突出症,疼痛自腰部沿股部后侧放射到小腿至足部;髋关节痛则沿股内侧放散到膝部;骨折及韧带急性损伤则有锐痛;化脓性感染则有跳痛;神经受到刺激则有刺痛或烧灼样疼痛;恶性骨肿瘤或儿童髋关节结核,常在夜践疼痛显著;劳损性疾病的疼痛,在休息时减轻,活动时加重;增生性关节炎则与此相反;受过损伤的肢体由于感受风寒湿邪,多在冬春季节或天气变化时疼痛。只有详细地询问了解疼痛的特点,再结合各方面检查结果的分析,对诊断才有比较正确的估计。

2、活动障碍 要详细询问活动障碍的具体情况。一般来说,股骨颈嵌入性骨折,患者仍能跛行或骑自行车;有些单纯的轻度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仍能坐立或行走。对这样的病例,应特别注意询问其受伤的现场情况,从而了解其受伤机制,并认真地检查,才不致漏诊。对合并有脊髓或周围神经损伤的脊髓骨折、脱位患者,要询问瘫痪症状是出现在受伤当时,或出现于经过搬动及处理之后,以便于判断造成这种合并症的真正原因级时间。

3、畸形 肢体畸形多由骨关节的破坏、移位、增生或筋肉组织的瘫痪、挛缩所致详细询问畸形发生的时间及演变过程。

4、肿胀 须询问肿胀出现的时间。感染性疾病是先有肿后有痛;外伤性疾病则是先有疼痛后有肿胀。如系增生的肿物,更须询问是先有肿物,或先有疼痛,肿物增长速度如何。

(四)其它情况

1、过去史 过去的健康状况与现在的疾病常有密切的关系,故应从出生起详加追询。按发病的年月顺序,记录主要的病情经过,当时的诊断治疗,有无合并症或后遗症。特别是外伤和骨关节疾病的病史,更详细询问。例如,对先天性斜颈、新生儿的臂丛神经损伤,要了解有无难产或产伤史。对骨关节结核的患者,要了解有无肺结核史。

2、个人史 应询问患者所从事的职业或工种的年限,劳动的性质、条件及劳动时的体位,患者病后的思想情况、要求以及精神状态等。对妇女要注意询问其月经、妊娠、哺乳等情况。

3、家族史 主要询问患者家族内的成员,如父、母、兄、弟、姐、妹和子女的年龄及健康情况。对于死亡者,则应追询其死亡原因、年龄,以及有无可能影响后代的疾病。这对骨肿瘤、先天性畸形的诊断,尤有参考价值。

中医伤科按摩学 目录

  • 1 《中医伤科按摩学》编写说明
  • 2 《中医伤科按摩学》第一章 中医伤科学发展简史
  • 3 《中医伤科按摩学》【第二章】第一节 病因
  • 4 《中医伤科按摩学》【第二章】第二节 病机
  • 5 《中医伤科按摩学》【第三章】第一节 分类
  • 6 《中医伤科按摩学》【第三章】第二节 辨证诊断(01)
  • 7 《中医伤科按摩学》【第三章】第二节 辨证诊断(02)
  • 8 《中医伤科按摩学》第四章 伤科按摩手法与施治原则
  • 9 《中医伤科按摩学》第五章 伤筋概论
  • 10 《中医伤科按摩学》【第六章】第一节 肩部病症
  • 11 《中医伤科按摩学》【第六章】第二节 肘部病症
  • 12 《中医伤科按摩学》【第六章】第三节 腕、手部病症
  • 13 《中医伤科按摩学》【第七章】第一节 颈、背部病症
  • 14 《中医伤科按摩学》【第七章】第二节 胸部病症
  • 15 《中医伤科按摩学》【第七章】第三节 腰部病症(01)
  • 16 《中医伤科按摩学》【第七章】第三节 腰部病症【病因与分类】
  • 17 《中医伤科按摩学》【第七章】第三节 腰部病症【病史与症状】
  • 18 《中医伤科按摩学》【第七章】第三节 腰部病症【检查与体征】
  • 19 《中医伤科按摩学》【第七章】第三节 腰部病症【防治】(01)
  • 20 《中医伤科按摩学》【第七章】第三节 腰部病症【防治】(02)
  • 21 《中医伤科按摩学》【第七章】第三节 腰部病症【防治】(03)
  • 22 《中医伤科按摩学》【第七章】第三节 腰部病症【防治】(04)
  • 23 《中医伤科按摩学》【第七章】第三节 腰部病症【防治】(05)
  • 24 《中医伤科按摩学》【第七章】第三节 腰部病症【防治】(06)
  • 25 《中医伤科按摩学》【第七章】第三节 腰部病症【防治】(07)
  • 26 《中医伤科按摩学》【第七章】第四节 引起腰腿痛的其它疾病
  • 27 《中医伤科按摩学》【第八章】第一节 臀部病症
  • 28 《中医伤科按摩学》【第八章】第二节 股部病症
  • 29 《中医伤科按摩学》【第八章】第三节 膝部病症
  • 30 《中医伤科按摩学》【第八章】第四节 踝部病症
  • 31 《中医伤科按摩学》【第九章】第一节 人体关节概论
  • 32 《中医伤科按摩学》【第九章】第二节 关节脱位概述
  • 33 《中医伤科按摩学》【第十章】第一节 颞颌关节脱位
  • 34 《中医伤科按摩学》【第十章】第二节 上肢关节脱位
  • 35 《中医伤科按摩学》【第十章】第三节 骶髂关节半脱位
  • 36 《中医伤科按摩学》【第十章】第四节 下肢关节脱位
  • 37 《中医伤科按摩学》第十一章 损伤后遗症
  • 38 《中医伤科按摩学》【第十一章】第二节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 39 《中医伤科按摩学》【第十一章】第三节 周围神经损伤
  • 40 《中医伤科按摩学》第十二章 功能锻炼
  • 41 《中医伤科按摩学》【第十二章】第二节 常用功能锻炼方法
  • 最近综合
    《列仙传》女丸,陵阳子明,邗子,木羽,玄俗 12-31
    《列仙传》赤斧,呼子先,負局先生,朱璜,黃阮丘 12-31
    《列仙传》服闾,文宾,商丘子胥,子主,陶安公 12-31
    《列仙传》山图,谷春,阴生,毛女,子英 12-31
    《列仙传》主柱,园客,鹿皮公,昌容,溪父 12-31
    《列仙传》赤须子,东方朔,钩翼夫人,犊子,骑龙鸣 12-31
    《列仙传》祝鸡翁,朱仲,修羊公,稷丘君,崔文子 12-31
    《列仙传》桂父,瑕丘仲,酒客,任光,箫史 12-31
    最近人气
    《本草纲目》李时珍 09-15
    道德经 09-27
    周易 08-27
    诗经 06-24
    《法华经》(妙法莲华经) 09-16
    性命圭旨 11-27
    千金方·千金翼方 06-06
    黄庭经 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