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目病条辨】风证

来源:须弥芥子 分类:典籍 时间:2022-06-06 阅读:193

目病风盛,头痛鼻塞,涕泪清稀,胞肿而浮,疼痛沙涩,见光则低头闭目以避之,口不渴,舌淡苔薄白。结膜充血,或结膜睫状混合充血,血色较淡,角膜浅层病变,形如星点、丝条、树枝,或角膜实质层浸润、水肿。病属初起,当以辛散,羌活胜风汤主之。中病即止,不可多服。

按:本条所列症状,皆风邪客于上焦,郁遏目经络中阳气所致(证状分析参见卷一目论语摘·辨证·辨风热湿痰)。然细究本条,与寒邪目病基本相似,故可视为风邪挟寒之证,多见于单纯疱疹性角膜炎、角膜实质炎、流行性角结膜炎、疱性角膜炎、眼部带状疱疹等病初期阶段。本条重在辨病邪,而不重辨病位。羌活胜风汤在原著中治风热不制之病而风胜者,本条用之,方中黄芩不为清热而设,而为制约之用。

羌活胜风汤(《原机启微》)

羌活10g,川芎10g,白芷10g,独活10g,防风5g,黄芩10g,白术10g, 柴胡10g,枳壳5g,前胡10g,桔梗10g,薄荷5g,荆芥5g,甘草5g。

以水浸泡数小时,煎沸后即去渣热服。

风盛目病,服羌活胜风汤,诸风证悉减,减其剂。若风从热化,当于风热门或火热门中求之。

按:诸风证悉减,谓风邪除而未尽。减其剂,或减轻风药剂量,或渐撤辛温之品。风邪不解,部分热化,则成风热之证,全部热化,则成火热之证,应结合病位于各自证中寻求治法。

风邪客于睑眦腠理之间,目奇痒,睑结膜充血,或血管模糊,或见乳头,或见滤泡,口不渴,舌淡苔薄白。当以祛风重剂,驱风一字散主之。

按:本条为风盛目痒,常见于睑结膜型春季卡他性结膜炎、沙眼、慢性结膜炎等病。驱风一字散为辛热之剂,挟热者则不可投。

驱风一字散(《证治准绳》)

制川乌10g,川芎10g,荆芥5g,羌活10g,防风5g,薄荷5g。

水煎服(原方为散剂,参见卷三眼科方歌·祛风剂)。

窍虚风袭,激泪而出,冬月发作或加重,目不红肿,泪道通畅,舌淡苔薄。祛风固窍,屏风止泪汤主之。

按:窍虚,泪窍虚也。泪窍,狭意指泪点,位于睑缘,亦属肌表,故固表即固泪窍。玉屏风散原为固表止汗之剂,本条藉以固泪窍而止泪。本条病证,如伴下泪点狭窄,或轻度外翻,可同时行下泪点咬切术,以增加疗效(方法见本条附录)。

屏风止泪汤

黄芪50g,白术15g,防风10g,细辛5 g,薄荷5g,菊花5g,白芷10g,川芎10g,五味子10g。

水煎服。

附录:改良泪点咬切术

1. 器械:12号刀片(镰形)、泪点扩张器、巩膜咬切器(1.5 mm)。

2. 麻醉:将浸有1%的卡因液的棉卷置于下泪点处3—5分钟,再于泪点下方约2 mm处按入少量利多卡因液(药液中混入适量盐酸肾上腺素液)。

3. 方法:患者取坐位或卧位,以泪点扩张器扩张泪点,将12号刀片刃面向上,插入泪点约2 mm,然后将刀片向上挑,切开泪小管约1.5 mm,再将巩膜咬切器舌叶插入切口,深约1—1.5 mm,使咬切头斜向泪湖睑结膜面,咬除管壁及粘膜组织,涂抗生素眼膏,术眼封闭1天。

4. 优点:12号刀片的弯尖头易于插入泪点,并易于从内向外切开泪小管。

风邪中于目部经络,气血运行不利,肌肉失养而驰缓,目斜,复视,或斜视不显,查出虚象,或上睑下垂。病起突然,头痛寒热,舌淡苔薄白。当散风通络,羌活秦艽汤主之。

按:本条为眼肌麻痹初起,风证显然,从外风论治,因感冒而诱发者尤宜。

羌活秦艽汤

羌活10g,秦艽10g,荆芥5g,防风5g,川芎10g,木瓜10g,细辛3g,白僵蚕10g,蝉蜕5g,当归10g。

水浸泡时间宜长,煎沸后即去渣热服。

筋脉拘挛,口眼时时牵引而动。经曰:风胜则动。此风之征,病久为痼疾,不易取效,排风散缓图。

按:本条可见于面神经痉挛合并睑痉挛,治疗颇为棘手。全身无证可辨者,可按本条治之,外风、内风同疗。

排风散(《济生方》)

天麻、桔梗、防风、五味子、乌梢蛇、细辛、白芍药、全蝎各30 g。

上药为细末,每服3g,食后米饮汤调下,每日3次。方中可加入蜈蚣30g。若改汤剂,细辛、全蝎、防风各5g,余药各10g,水煎服。

目被物伤,风邪乘虚侵入,头眼疼痛,沙涩、流泪、畏光。当祛风和血,除风益损汤主之。内眼手术后刺激证状重者,治亦同法。

按:本条包括眼部各种挫伤及锐器刺伤。需缝合修补者,当先手术。若以出血为主者,当于血证门中求之。伤口严重感染者,当于火热门中求之。

除风益损汤(《原机启微》)

藁本10g,防风10g,前胡10g,当归10g,熟地黄10g,白芍药10g,川芎10g(赤肿较重者,熟地黄、白芍药、当归改为生地黄、赤芍药、当归尾)。

水煎,热服。

小儿瞬目次数增多,甚者发则头倾项斜,可伴目痒、食少,舌淡苔薄或腻。此脾虚风动,参术钩藤汤主之。

按:本条病位在眼睑,脾之病。瞬目频频,风之象。小儿无情志之伤,肝风之动,缘于脾虚,即土弱木强。治则一以实脾,一以息风。

小儿瞬目次数增多,即小舞蹈病,与脑部局限性炎性病灶有关。本病能自愈,但可复发。

参术钩藤汤

党参6g,白术6g,茯苓6g,甘草3g,胡黄连3g,钩藤6g(后下),全蝎3g,白僵蚕6g,白芍药10g,生石决明10g(先煎),鸡内金5g,炒麦、谷芽 各10g。

水煎服。

中医眼科备读 目录

  • 1 前言
  • 2 编者说明
  • 3 【卷一 目论语摘】解剖生理
  • 4 【卷一 目论语摘】病因病机
  • 5 【卷一 目论语摘】辨证
  • 6 【卷一 目论语摘】治法
  • 7 【卷二 目病条辨】风证
  • 8 【卷二 目病条辨】风热证
  • 9 【卷二 目病条辨】火热证
  • 10 【卷二 目病条辨】水湿证
  • 11 【卷二 目病条辨】燥证
  • 12 【卷二 目病条辨】寒证
  • 13 【卷二 目病条辨】血证
  • 14 【卷二 目病条辨】虚证
  • 15 【卷二 目病条辨】痰证
  • 16 附录 眼科辨证九分法
  • 17 祛风剂
  • 18 【卷三 眼科方歌】泻火剂
  • 19 【卷三 眼科方歌】疏清剂
  • 20 【卷三 眼科方歌】祛湿剂
  • 21 【卷三 眼科方歌】化痰剂
  • 22 【卷三 眼科方歌】退翳剂
  • 23 【卷三 眼科方歌】疏肝剂
  • 24 【卷三 眼科方歌】治血剂
  • 25 【卷三 眼科方歌】补益剂
  • 26 【卷三 眼科方歌】补清剂[1]
  • 27 【卷三 眼科方歌】助阳剂
  • 28 【卷三 眼科方歌】平肝剂
  • 29 【卷三 眼科方歌】妇人剂
  • 30 【卷三 眼科方歌】小儿剂
  • 31 【卷三 眼科方歌】外洗剂
  • 32 附录 眼科常用基础方剂歌诀
  • 33 附录扩充材料:眼科常用基础方剂(01)
  • 34 附录扩充材料:眼科常用基础方剂(02)
  • 35 附录扩充材料:眼科常用基础方剂(03)
  • 36 附录扩充材料:眼科常用基础方剂(04)
  • 37 解表药
  • 38 清热药
  • 39 泻下药
  • 40 祛风湿药
  • 41 利水渗湿药
  • 42 温里药
  • 43 理血药
  • 44 化痰止咳平喘药
  • 45 安神药
  • 46 平肝息风药
  • 47 补益药
  • 48 收涩药
  • 49 附:《中医眼科备读》对神光的认识
  • 最近综合
    《列仙传》女丸,陵阳子明,邗子,木羽,玄俗 12-31
    《列仙传》赤斧,呼子先,負局先生,朱璜,黃阮丘 12-31
    《列仙传》服闾,文宾,商丘子胥,子主,陶安公 12-31
    《列仙传》山图,谷春,阴生,毛女,子英 12-31
    《列仙传》主柱,园客,鹿皮公,昌容,溪父 12-31
    《列仙传》赤须子,东方朔,钩翼夫人,犊子,骑龙鸣 12-31
    《列仙传》祝鸡翁,朱仲,修羊公,稷丘君,崔文子 12-31
    《列仙传》桂父,瑕丘仲,酒客,任光,箫史 12-31
    最近人气
    《本草纲目》李时珍 09-15
    道德经 09-27
    周易 08-27
    诗经 06-24
    《法华经》(妙法莲华经) 09-16
    性命圭旨 11-27
    千金方·千金翼方 06-06
    黄庭经 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