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目病条辨】燥证

来源:须弥芥子 分类:典籍 时间:2022-06-06 阅读:197

眼内干涩,或灼热,或少泪,或痒,或有少量丝状粘性分泌。轻则睑结膜充血,重则角膜弥漫性细点状上皮着色,或有卷丝附着。伴咽燥,口干,唇裂,舌干无苔者,此燥证也。燥热外客者,银翘增液汤减黄芩加知母方主之。燥从内生者,冬地杞菊汤主之。

按:本条以干涩为主证,可见于慢性结膜炎、表层点状角膜炎、干燥性角膜炎、干眼综合征等病。兼证中,丝状粘性分泌乃燥热灼津而成,与湿证之分泌物白而粘者成因有别。燥热外客,燥热毒邪为患,其证多伴灼热、发痒、红赤。燥从内生,缘于阴虚液亏,其证泪液生成减少(Schirmer 试验及泪膜破裂时间阳性),全身燥证明显。二者治法有异,前者主以清邪润燥,后者主以滋阴润燥。燥从内生者,治疗棘手,取效较难。

银翘增液汤减黄芩加知母方

金银花10g,连翘10g,生地黄15g,麦门冬10g,玄参10g,当归10g,白芍药10g,天花粉10g,知母10g。水煎服。

冬地杞菊汤

天门冬10g,麦门冬10g,生地黄15g,熟地黄10g,枸杞子10g,菊花5g,玄参10g,石斛10g,枳壳5g,当归10g,白芍药10g。水煎服。

燥热客于眼睑,皮肤干燥粗糙,鳞屑附着,瘙痒不甚,搔之可点状渗血,舌红无苔,清燥润肤汤主之。

按:本条皮肤瘙痒不甚,无糜烂、渗出、红肿,与眼睑湿热证显然有别。清燥润肤汤一以清热润燥,一以养血润燥,一以凉血止痒。

清燥润肤汤

生石膏30g,知母10g,何首乌10g,生地黄15g,当归10g,黑脂麻30g(炒捣),赤芍药10g,牡丹皮10g,白蒺藜10g。 水煎服。

中医眼科备读 目录

  • 1 前言
  • 2 编者说明
  • 3 【卷一 目论语摘】解剖生理
  • 4 【卷一 目论语摘】病因病机
  • 5 【卷一 目论语摘】辨证
  • 6 【卷一 目论语摘】治法
  • 7 【卷二 目病条辨】风证
  • 8 【卷二 目病条辨】风热证
  • 9 【卷二 目病条辨】火热证
  • 10 【卷二 目病条辨】水湿证
  • 11 【卷二 目病条辨】燥证
  • 12 【卷二 目病条辨】寒证
  • 13 【卷二 目病条辨】血证
  • 14 【卷二 目病条辨】虚证
  • 15 【卷二 目病条辨】痰证
  • 16 附录 眼科辨证九分法
  • 17 祛风剂
  • 18 【卷三 眼科方歌】泻火剂
  • 19 【卷三 眼科方歌】疏清剂
  • 20 【卷三 眼科方歌】祛湿剂
  • 21 【卷三 眼科方歌】化痰剂
  • 22 【卷三 眼科方歌】退翳剂
  • 23 【卷三 眼科方歌】疏肝剂
  • 24 【卷三 眼科方歌】治血剂
  • 25 【卷三 眼科方歌】补益剂
  • 26 【卷三 眼科方歌】补清剂[1]
  • 27 【卷三 眼科方歌】助阳剂
  • 28 【卷三 眼科方歌】平肝剂
  • 29 【卷三 眼科方歌】妇人剂
  • 30 【卷三 眼科方歌】小儿剂
  • 31 【卷三 眼科方歌】外洗剂
  • 32 附录 眼科常用基础方剂歌诀
  • 33 附录扩充材料:眼科常用基础方剂(01)
  • 34 附录扩充材料:眼科常用基础方剂(02)
  • 35 附录扩充材料:眼科常用基础方剂(03)
  • 36 附录扩充材料:眼科常用基础方剂(04)
  • 37 解表药
  • 38 清热药
  • 39 泻下药
  • 40 祛风湿药
  • 41 利水渗湿药
  • 42 温里药
  • 43 理血药
  • 44 化痰止咳平喘药
  • 45 安神药
  • 46 平肝息风药
  • 47 补益药
  • 48 收涩药
  • 49 附:《中医眼科备读》对神光的认识
  • 最近综合
    《列仙传》女丸,陵阳子明,邗子,木羽,玄俗 12-31
    《列仙传》赤斧,呼子先,負局先生,朱璜,黃阮丘 12-31
    《列仙传》服闾,文宾,商丘子胥,子主,陶安公 12-31
    《列仙传》山图,谷春,阴生,毛女,子英 12-31
    《列仙传》主柱,园客,鹿皮公,昌容,溪父 12-31
    《列仙传》赤须子,东方朔,钩翼夫人,犊子,骑龙鸣 12-31
    《列仙传》祝鸡翁,朱仲,修羊公,稷丘君,崔文子 12-31
    《列仙传》桂父,瑕丘仲,酒客,任光,箫史 12-31
    最近人气
    《本草纲目》李时珍 09-15
    道德经 09-27
    周易 08-27
    诗经 06-24
    《法华经》(妙法莲华经) 09-16
    性命圭旨 11-27
    千金方·千金翼方 06-06
    黄庭经 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