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风剂

来源:须弥芥子 分类:典籍 时间:2022-06-06 阅读:210

1.羌活胜风汤(《原机启微》)

羌活胜风荆防芎,白芷荷前甘桔同,

柴胡芩术羌独枳,目病风盛此方宗。

别有选奇方药简,羌防芩草眉痛用。

【组成】见卷二目病条辨·风证。

【功用】祛风,止痛,退翳。

【应用】单纯疱疹性角膜炎、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性角结膜炎、角膜实质炎、疱性角膜炎、眼部带状疱疹等病风盛者(参见卷一目论语摘·辨证、卷二目病条辨·风证)。

【附方】选奇汤(《兰室秘藏》)炙甘草(夏月生用)、羌活、防风各9g,酒黄芩3g(冬月不用)。水煎,食后服。功能祛风止痛。应用于眶上神经痛、视疲劳、副鼻窦炎等病引起的眉骨疼痛,属风盛者。

2.四味大发散(《眼科奇书》)

四味大发首麻黄,藁本蔓荆细辛姜。

外障目疾非皆火,风寒外束切勿忘。

八味大发效力增,再入芎芷与羌防。

【组成】麻黄10g,藁本10g,蔓荆子10g,细辛6g,老姜10g[1]。煎前水浸泡数小时,沸后即去渣热服。

【功用】祛风,散寒,止痛。

【应用】风寒目病。常用于单纯疱疹性角膜炎浅层病变。

【附方】八味大发散(《眼科奇书》)四味大发散加羌活、防风、川芎、白芷各10g[2]。功用、应用同四味大发散。

3.驱风一字散(《证治准绳》)

驱风一字散川芎,川乌荆芥羌防风,

薄荷汤调食后饮,痒若虫行此方雄。

乌蛇汤中羌防辛,芎芍藁本治亦同。

【组成】炮川乌、川芎、荆芥各15g,羌活、防风各7.5g[3]。为末,每服6g,食后薄荷汤调下,可改作汤剂(参见卷二目病条辨·风证)。

【功用】祛风止痒。

【应用】春季卡他性结膜炎奇痒,属风盛者;亦用于沙眼、慢性结膜炎等病痒甚者。

【附方】乌蛇汤(《秘传眼科龙木论》)乌蛇、藁本、防风、芍药(常用赤芍药)、羌活各30g,川芎、细辛各15g,为末,每日食后米汤调下3g。可改作汤剂:细辛、防风、川芎各5g,余药各10g, 水煎服。功能祛风,通络,止痒。应用同驱风一字散。

4.菊花散(《秘传眼科龙木论》)

菊花散中用白芷,川芎细辛白术宜。

目常泪出风气胜,散中寓固不偏倚。

迎风流泪仙枣汤,甘草大枣天仙齐。

【组成】菊花、川芎、细辛、白术、白芷各等分,为细末,炼蜜为丸,每服10g,食后白开水送下。可改作汤剂:细辛5g,白术15g,余药各10g,水煎服。

【功用】祛风,固表,止泪。

【应用】流泪证,冬季冷风刺激而发作或证状加重,属窍虚风袭者。

【附方】仙枣汤[4] 天仙子[5]3—6g,大枣10g,甘草6g,水煎服。功能祛风止泪。应用同菊花散,以Schirmer试验大于15毫米者尤为适宜。

5.排风散(《济生方》)

风牵喎僻[6]排风散,细辛防风桔梗餐,

天麻芍药五味子,全蝎乌蛇功独赞。

【组成】见卷二目病条辨·风证。

【功用】祛风止痉。

【应用】面神经痉挛合并睑痉挛及麻痹性斜视、面神经麻痹等病,属风邪中络者。

6.除风益损汤(《原机启微》)

除风益损治目伤,四物[7]藁本与前防。

当归养荣治睛痛,亦用四物芷防羌。

【组成】见卷二目病条辨·风证。

【功用】养血和血,祛风止痛。

【应用】眼外伤,属风邪外侵者(参见卷二目病条辨·风证)。并治外伤内眼出血久不吸收者(参见卷二目病条辨·血证)。

【附方】当归养荣汤(《原机启微》) 组成见卷二目病条辨·虚证。功能养血,行滞,止痛。应用于视疲劳、眶上神经痛等病睛珠痛甚,眼睫无力,常欲垂闭,久视酸痛,以及角膜溃疡久不愈合,属血不养睛者。

7.当归活血饮(《审视瑶函》)

当归活血苍术芪,四物[7]羌防荷甘济。

脾虚血少风邪侵,胞轮振跳服之已。

【组成】制苍术10g,当归身10g,川芎5g,薄荷5g,黄芪15g,熟地黄10g,防风5g,羌活10g,炙甘草5g,白芍药10g,水煎,食后服。

【功用】健脾,养血,祛风。

【应用】眼轮匝肌肌纤维颤搐,属脾虚风侵者。

注释

[1]原著方中麻茸30g或60g,蔓荆子30g,藁本30g,北辛15g或30g(叶要去净),老姜500g或240g(连皮捣碎)。剂量偏大,录此仅供临床参考。

[2]原著方中羌活30g,北云风30g,白芷梢60g,川芎30g。剂量偏大,录此仅供临床参考。

[3]《审视瑶函》、《医宗金鉴》等书中载羌活、防风各75g。

[4]录自《中西医结合眼科杂志》1981;1(2):10

[5]天仙子:苦辛温,有毒,除邪逐风(《本草纲目》)。为莨菪子类药物,能抑制迷走神经兴奋及腺体分泌。

[6]风牵喎僻:即口眼喎斜,相当于面瘫。

[7]四物:四物汤(当归、熟地黄、白芍药、川芎)。

中医眼科备读 目录

  • 1 前言
  • 2 编者说明
  • 3 【卷一 目论语摘】解剖生理
  • 4 【卷一 目论语摘】病因病机
  • 5 【卷一 目论语摘】辨证
  • 6 【卷一 目论语摘】治法
  • 7 【卷二 目病条辨】风证
  • 8 【卷二 目病条辨】风热证
  • 9 【卷二 目病条辨】火热证
  • 10 【卷二 目病条辨】水湿证
  • 11 【卷二 目病条辨】燥证
  • 12 【卷二 目病条辨】寒证
  • 13 【卷二 目病条辨】血证
  • 14 【卷二 目病条辨】虚证
  • 15 【卷二 目病条辨】痰证
  • 16 附录 眼科辨证九分法
  • 17 祛风剂
  • 18 【卷三 眼科方歌】泻火剂
  • 19 【卷三 眼科方歌】疏清剂
  • 20 【卷三 眼科方歌】祛湿剂
  • 21 【卷三 眼科方歌】化痰剂
  • 22 【卷三 眼科方歌】退翳剂
  • 23 【卷三 眼科方歌】疏肝剂
  • 24 【卷三 眼科方歌】治血剂
  • 25 【卷三 眼科方歌】补益剂
  • 26 【卷三 眼科方歌】补清剂[1]
  • 27 【卷三 眼科方歌】助阳剂
  • 28 【卷三 眼科方歌】平肝剂
  • 29 【卷三 眼科方歌】妇人剂
  • 30 【卷三 眼科方歌】小儿剂
  • 31 【卷三 眼科方歌】外洗剂
  • 32 附录 眼科常用基础方剂歌诀
  • 33 附录扩充材料:眼科常用基础方剂(01)
  • 34 附录扩充材料:眼科常用基础方剂(02)
  • 35 附录扩充材料:眼科常用基础方剂(03)
  • 36 附录扩充材料:眼科常用基础方剂(04)
  • 37 解表药
  • 38 清热药
  • 39 泻下药
  • 40 祛风湿药
  • 41 利水渗湿药
  • 42 温里药
  • 43 理血药
  • 44 化痰止咳平喘药
  • 45 安神药
  • 46 平肝息风药
  • 47 补益药
  • 48 收涩药
  • 49 附:《中医眼科备读》对神光的认识
  • 最近综合
    《列仙传》女丸,陵阳子明,邗子,木羽,玄俗 12-31
    《列仙传》赤斧,呼子先,負局先生,朱璜,黃阮丘 12-31
    《列仙传》服闾,文宾,商丘子胥,子主,陶安公 12-31
    《列仙传》山图,谷春,阴生,毛女,子英 12-31
    《列仙传》主柱,园客,鹿皮公,昌容,溪父 12-31
    《列仙传》赤须子,东方朔,钩翼夫人,犊子,骑龙鸣 12-31
    《列仙传》祝鸡翁,朱仲,修羊公,稷丘君,崔文子 12-31
    《列仙传》桂父,瑕丘仲,酒客,任光,箫史 12-31
    最近人气
    《本草纲目》李时珍 09-15
    道德经 09-27
    周易 08-27
    诗经 06-24
    《法华经》(妙法莲华经) 09-16
    性命圭旨 11-27
    千金方·千金翼方 06-06
    黄庭经 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