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目病条辨】痰证

来源:须弥芥子 分类:典籍 时间:2022-06-06 阅读:207

目病痰证,大致有二。一为无形之痰,目部无痰证可据,从全身痰证而辨。一为有形之痰,目部有形证可依。

按:眼病无形之痰,常为致病之因。眼病怪证、顽证常责之无形之痰作祟。因痰性滑,无处不至,出没无常,全身可现眩晕、胸脘痞闷、苔滑腻等证。有形之痰,为眼部水液代谢障碍而形成之病理产物,通过眼部检查可见。现代眼科检查手段提高了对眼部有形之痰的认识,扩大了眼病痰证的范围,丰富了眼病的治疗内容。

风痰阻于经络,眼位偏斜,复视,或恶心呕吐,或头昏目眩,或身形肥胖,舌淡苔白腻。当祛风化痰,正容汤加全蝎、蝉蜕方主之。

按:本条与风证门中风邪中络证的眼部证状相同,但辨证用药有别。风邪中络,在病变之初,可伴上呼吸道感染,出现恶寒发热、舌淡苔薄等症,而风痰阻络,全身可有痰之征象可循。

正容汤(《审视瑶函》)加全蝎、蝉蜕方

羌活10g,白附子10g,防风5g,秦艽10g,胆南星10g,白僵蚕10g,制半夏10g,木瓜10g,甘草5g,黄松节10g,生姜3片,全蝎6g,蝉蜕5g。

水煎,滤液酌加酒服。

内风挟痰上犯,眼位偏斜,复视,宿有头昏耳鸣,失寐多梦,腰膝酸软,或有高血压病史,舌红苔黄腻。当息风化痰,天麻胆星汤主之。

按:上条为外风挟痰,本条为内风挟痰,眼部证状无特殊差异,当从病史、全身证状中细求之。上条化痰偏于辛燥 ,本条化痰偏于苦寒,临床须细别。

天麻胆星汤

天麻10g,胆南星10g,白僵蚕10g,钩藤10g,茯苓10g,全蝎6g,贝母10g,生地黄15g,白芍药10g,甘草5g,怀牛膝10g,地龙10g。 水煎服。

眼眶疼痛日久,不红,无肿块,疼痛牵及头部,或固定,或游走,痛处皮肤发麻,舌淡或见瘀点,苔滑腻。此痰作祟也,络脉为之阻,星夏全蝎汤主之。

按:本条亦无形之痰,局部无形证,根据病程、疼痛性质及舌诊,从痰瘀论治。

星夏全蝎汤

胆南星10g,制半夏10g,全蝎6g,茯苓10g,乌梢蛇10g,白芥子10g,桃仁10g,地鳖虫10g,陈皮5g,甘草5g。 水煎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黄斑部渗出斑块久不吸收,视为痰类,水湿聚结而成,半贝昆藻汤消之削之,可合入主病方中。

按:黄斑部渗出斑块系渗出液积聚而成的有形之物,与痰的形成机理相似,故视为痰类。渗出斑块一般不作主证治疗,当病程长,顽而难以吸收者,可用化痰软坚之剂。

半贝昆藻汤

法半夏10g,象贝母10g,海藻10g,昆布10g,茯苓10g,牡蛎30g(先煎)。 水煎服。

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黄斑部渗出斑边缘渐清,出血业已吸收,或现色素沉着,或病灶附近见亮白色硬性脂类沉着。此痰瘀互结,病益难疗,半贝昆藻汤加三棱、莪术、地鳖虫、当归、枳壳方主之。服汤不应者,当于虚证门中求之。

按:本条为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退行期或瘢痕期。至此阶段,色素上皮化生,或胶质细胞进行修复形成机化瘢痕,除病理产物痰的形成外,尚存在络脉闭塞的病理,与上条单为渗出液积聚为痰者不同,故痰瘀同治。病程至此,取效较难,服消削破散之剂不应者,可用补益法培其本,或可取效。

半贝昆藻汤加三棱、莪术、地鳖虫、当归、枳壳方

半贝昆藻汤(方见上条) 加三棱10g,莪术10g,地鳖虫10g,当归10g,枳壳5g。

急、慢性葡萄膜炎、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等病,角膜后壁大量沉着物久不消退,亦视为痰类,多为热灼水液为痰,亦有水湿聚而为痰者,可于主病方中参合半贝昆藻汤,有热者加黄连。

按:角膜后壁沉着物,合符痰的性状,一般不作主证治疗,久不消退者,可参照痰证论治。

半贝昆藻汤(方见前)。

角膜溃疡面大,坏死组织多且粘,热灼津液为痰,痰热互结,病益难愈,当于主病方中加胆星、黄连、半夏、贝母、茯苓之属,以清化之。

按:痰为火热所生,又助火热之威,其因仍在火热,当治主病,不另立方。

睑板腺囊肿,痰聚为核,手术治之。

按:睑板腺囊肿,光滑质软,内容为黄色粘性物,为中医眼科典型的痰证,病名直接以痰核命称,传统以化痰丸、化坚二陈丸(方见卷三眼科方歌·化痰剂)治疗,临床常施手术摘除。

中医眼科备读 目录

  • 1 前言
  • 2 编者说明
  • 3 【卷一 目论语摘】解剖生理
  • 4 【卷一 目论语摘】病因病机
  • 5 【卷一 目论语摘】辨证
  • 6 【卷一 目论语摘】治法
  • 7 【卷二 目病条辨】风证
  • 8 【卷二 目病条辨】风热证
  • 9 【卷二 目病条辨】火热证
  • 10 【卷二 目病条辨】水湿证
  • 11 【卷二 目病条辨】燥证
  • 12 【卷二 目病条辨】寒证
  • 13 【卷二 目病条辨】血证
  • 14 【卷二 目病条辨】虚证
  • 15 【卷二 目病条辨】痰证
  • 16 附录 眼科辨证九分法
  • 17 祛风剂
  • 18 【卷三 眼科方歌】泻火剂
  • 19 【卷三 眼科方歌】疏清剂
  • 20 【卷三 眼科方歌】祛湿剂
  • 21 【卷三 眼科方歌】化痰剂
  • 22 【卷三 眼科方歌】退翳剂
  • 23 【卷三 眼科方歌】疏肝剂
  • 24 【卷三 眼科方歌】治血剂
  • 25 【卷三 眼科方歌】补益剂
  • 26 【卷三 眼科方歌】补清剂[1]
  • 27 【卷三 眼科方歌】助阳剂
  • 28 【卷三 眼科方歌】平肝剂
  • 29 【卷三 眼科方歌】妇人剂
  • 30 【卷三 眼科方歌】小儿剂
  • 31 【卷三 眼科方歌】外洗剂
  • 32 附录 眼科常用基础方剂歌诀
  • 33 附录扩充材料:眼科常用基础方剂(01)
  • 34 附录扩充材料:眼科常用基础方剂(02)
  • 35 附录扩充材料:眼科常用基础方剂(03)
  • 36 附录扩充材料:眼科常用基础方剂(04)
  • 37 解表药
  • 38 清热药
  • 39 泻下药
  • 40 祛风湿药
  • 41 利水渗湿药
  • 42 温里药
  • 43 理血药
  • 44 化痰止咳平喘药
  • 45 安神药
  • 46 平肝息风药
  • 47 补益药
  • 48 收涩药
  • 49 附:《中医眼科备读》对神光的认识
  • 最近综合
    《列仙传》女丸,陵阳子明,邗子,木羽,玄俗 12-31
    《列仙传》赤斧,呼子先,負局先生,朱璜,黃阮丘 12-31
    《列仙传》服闾,文宾,商丘子胥,子主,陶安公 12-31
    《列仙传》山图,谷春,阴生,毛女,子英 12-31
    《列仙传》主柱,园客,鹿皮公,昌容,溪父 12-31
    《列仙传》赤须子,东方朔,钩翼夫人,犊子,骑龙鸣 12-31
    《列仙传》祝鸡翁,朱仲,修羊公,稷丘君,崔文子 12-31
    《列仙传》桂父,瑕丘仲,酒客,任光,箫史 12-31
    最近人气
    《本草纲目》李时珍 09-15
    道德经 09-27
    周易 08-27
    诗经 06-24
    《法华经》(妙法莲华经) 09-16
    性命圭旨 11-27
    千金方·千金翼方 06-06
    黄庭经 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