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健脾愈胃疡

来源:须弥芥子 分类:典籍 时间:2022-06-06 阅读:194

消化道溃疡(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中医学中归属“胃脘痛”症。与慢性胃炎虽同属胃腑疾患,而病机、脉证均有差异。

本病最主要之症状为胃脘(上腹部)疼痛,古籍常云:“胃脘当心而痛”其疼痛部位多在胃脘之近中心,正在心脏偏右之内下方,故古代医家亦常误称为“心痛”。此外,本病尚有如下特点:

疼痛长期、持续,发作呈周期性;疼痛发作时常有烧灼感,或钝痛,或似饥饿;疼痛具有节律性:胃溃疡疼痛多发于餐后半小时,经1~2小时可自行缓解。十二指肠溃疡疼痛多发于餐后2~3小时,常须持续至进食而止;消化道溃疡患者多得食痛减,得按痛止。

脘痛发作有时,具周期与节律特性,此谓之“信”。“胃属土而主信”,故凡信守季节、气候、年月、日期、时刻等而发病者,每多与中土脾胃有关。脘痛本是脾胃之病,当从脾胃而治。本病痛发之时得食则痛减,得按则痛舒,为中土虚衰特征。如林佩琴《类证治裁》云:“凡痛有虚实,按之痛止者为虚,按之痛反甚者为实。”本病之脉象多见虚细或缓弱,舌质多淡或淡胖,苔多薄白。故本病之治法当遵“虚则补之”、“劳则温之”之旨,以健脾益气、温养中土为主。稍兼宽中降逆、行气止痛以治其标。本病于临证之际虽非同一类型,但以脾胃气虚为多见,故余选用六君子汤随证增损以治本病中属于上述证候者。

方中以四君子汤益气培土以治其本,夏陈降逆和中,诸药作用恰与本病见症相合,故投之多见效机。本方如痛时喜温熨及热饮者,则虚中夹有寒象,宜加姜枣同煎,以加强和中温运。关于生姜,其味辛辣,其性宣散,用治此证则散寒有余,温养不足,最适宜者莫如煨姜,惜需自制,恐非一般病者所能为。

消化道溃疡所见脘痛,既有溃疡,多带炎症。患者脉象中常兼微弦或略弦强,舌边偏红.则为肝木犯胃、肝胃郁热之象,方中宜兼清热,今时多用蒲公英、金钱草或四季青,确有良效。明代孙一奎之《生生子医案》中每加黄柏一味。余思此味确具至理,人身相火发自命门,寄于肝胆,泻其相火,则肝胆之热易清,热清则肝木舒而中土不受克制,则脾胃安和,健运自如,溃疡愈合,疼痛匿迹矣。

余以此方治消化道溃疡,似觉较小建中汤更能应手。小建中汤宜于中虚而肝木不旺,胃酸不多之人。而今之患者每多肝木偏亢,泛酸频频。不宜于白芍酸敛,桂枝温热以及饴糖之作酸也。

附 治验病例一一则。

干部陶某,年过四旬。因胃小弯溃疡,于1969年手术切除,而后十二指肠及小弯部又有新生病灶,且发作渐频,痛势渐增,于1976年10月6日来诊。

自诉胃脘疼痛,发作有时,上午9~10时,下午2~4时必发。初则隐痛绵绵,逐渐加剧而为大痛,但仍能忍受。且痛时得食则减,得暖则舒。平素嗳气频作,不嗳则脘中胀闷。大便不实,日行二、三次。脉弦而缓,苔薄白微腻,舌尖带红。此系中土亏损,土虚木旺,乃肝脾不和之证。然则侧重脾弱,脾虚失运,兼有气滞痰停,湿浊内困,因当时见证嗳气为甚,先用和中降逆法,以旋覆代赭汤进服五帖,嗳气除,脘痛亦减。原方加砂仁、白芍、玉竹,又服十帖,脘痛又减。但腹中气胀不消,大便未实。脉则弦而带滑,右关较细。迳与归芍六君汤加味,培土抑木。方为:

党参9g 焦白术9g 茯苓9g 炙甘草4.5g 姜半夏4.5g 陈皮4.5g 砂仁2g 当归6g 炒白芍9g 黄芪15g 炒黄柏4.5g 

此方间断服用106帖,依病者要求,药味药量均未变动。药后脘痛消失,大便正常,诸症俱解。以后仅过于劳累或熬夜后,脘中略有不适而已。患者性好杜康,病剧时勉力克制,戒酒不饮。今觉病愈,复饮如初,日无虚夕。十三年后随访,病未复作。

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目录

  • 1 《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内容提要
  • 2 《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序一
  • 3 《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序二
  • 4 《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自序
  • 5 《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临证须辨疑似
  • 6 《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无形主宰意念力
  • 7 《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体若燔炭,汗出而散”浅析
  • 8 《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粥油益阴有殊功
  • 9 《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虚劳初探
  • 10 《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痨瘵试析
  • 11 《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大小肠脉诊部位辩
  • 12 《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脉学三题
  • 13 《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黄褐厚腻苔清化漫笔
  • 14 《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察舌余言
  • 15 《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汗吐下法亲历记
  • 16 《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感症小议
  • 17 《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外感风热误药致变
  • 18 《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秋感温燥凉解宜
  • 19 《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温病岐视
  • 20 《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瘀血头痛兼阴虚遗泄
  • 21 《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瘀血发热二例
  • 22 《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惊恐重症赖补养
  • 23 《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赭石立治脑震荡
  • 24 《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镇肝熄风法治愈脑挫伤
  • 25 《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镇肝涤痰疗癫狂
  • 26 《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中风偏枯治法刍议
  • 27 《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口眼?斜仗“圣愈”
  • 28 《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历节风痛误药辨治
  • 29 《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甲亢效方当归六黄汤
  • 30 《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小柴胡汤愈肺痨
  • 31 《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虚劳咳嗽拯阴蠲
  • 32 《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五味子治咳宜忌谈
  • 33 《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百合”妙蠲“老慢支”
  • 34 《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培土生金愈久嗽
  • 35 《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平衡五脏治久咳
  • 36 《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饮邪咳喘青龙祛
  • 37 《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二十年痰喘两月解
  • 38 《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小议“截喘”说治喘
  • 39 《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小儿肺炎奇验案
  • 40 《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心房纤颤
  • 41 心衰愈后呃逆
  • 42 胃痛慎用辛香温燥
  • 43 益气健脾愈胃疡
  • 44 橘皮竹茹消胃炎
  • 45 饮食疗法胃疡平
  • 46 扶土抑木除脘痛
  • 47 饮证说约
  • 48 肝炎杂说
  • 49 顽固腹痛温肝治
  • 50 肠痈验方酒煎红藤饮
  • 51 痛泻要方治痛泻
  • 52 便秘良药决明子
  • 53 填精益肾疗骨疾
  • 54 诈病经治记
  • 55 “关脉如豆”说癌症
  • 56 消散一法试癌肿
  • 57 胰腺癌治验
  • 58 肿瘤特效验例闻见记
  • 59 养血生发斑秃痊
  • 60 简易便方愈臁疮
  • 61 阴茎损伤性炎肿治验
  • 62 吴竺天临床经验方应用
  • 63 妊娠早期脉解
  • 64 甘麦大枣脏躁愈
  • 65 崩漏治验两则
  • 66 产后病治法试探
  • 67 带状疱疹奇效方
  • 68 药食过敏二例
  • 69 风热乳蛾恃银翘
  • 70 阴虚咽痛药忌夹杂例
  • 71 “泻心”善治口糜泻
  • 72 内外并进疗红眼
  • 73 诊暇随笔
  • 74 小柴胡汤纵横谈
  • 75 小柴胡汤治验选
  • 76 益气升清话“补中
  • 77 桂附八味丸方证散议
  • 78 淮牛膝功用别传
  • 79 鲜人中白治跌打损伤奇效记
  • 80 龙眼壳核有妙用
  • 81 耳中苦鸣辨治愈
  • 82 针余琐谈
  • 83 肾虚感寒立时医
  • 84 点穴疗法愈儿疾
  • 85 《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气功治病实验谈
  • 最近综合
    《列仙传》女丸,陵阳子明,邗子,木羽,玄俗 12-31
    《列仙传》赤斧,呼子先,負局先生,朱璜,黃阮丘 12-31
    《列仙传》服闾,文宾,商丘子胥,子主,陶安公 12-31
    《列仙传》山图,谷春,阴生,毛女,子英 12-31
    《列仙传》主柱,园客,鹿皮公,昌容,溪父 12-31
    《列仙传》赤须子,东方朔,钩翼夫人,犊子,骑龙鸣 12-31
    《列仙传》祝鸡翁,朱仲,修羊公,稷丘君,崔文子 12-31
    《列仙传》桂父,瑕丘仲,酒客,任光,箫史 12-31
    最近人气
    《本草纲目》李时珍 09-15
    道德经 09-27
    周易 08-27
    《法华经》(妙法莲华经) 09-16
    诗经 06-24
    性命圭旨 11-27
    黄庭经 08-27
    抱朴子 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