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注释
引语
评析
孔①德②之容③,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④。惚兮恍兮,其中有象⑤;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⑥,其中有精⑦,其精甚真⑧,其中有信⑨,自今及古⑩,其名不去,以阅众甫⑾。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⑿。
大德的形态,是由道所决定的。“道”这个东西,没有清楚的固定实体。它是那样的恍恍惚惚啊,其中却有形象。它是那样的恍恍惚惚啊,其中却有实物。它是那样的深远暗昧啊,其中却有精质;这精质是最真实的,这精质是可以信验的。从当今上溯到古代,它的名字永远不能废除,依据它,才能观察万物的初始。我怎么才能知道万事万物开始的情况呢?是从“道”认识的。
从本书第一章起,老子就指出“道”是宇宙的本原。但这个本原“道”,是精神的还是物质的呢?对此问题,学术界的解释不同,就出现“道”是唯心主义的和“道”是唯物主义这两种观点。本章中,老子进一步发挥第十四章关于“道”是“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的观点,明确地提出“道”由极其微粘的物质所组成,虽然看不见,无形无象,但确实存在,万物都是由它产生的。在本章里,老子还提出“德”的内容是由“道”决定的,“道”的属性表现为“德”的观点,集中地描述了“道”的一些特点。一章、四章、十四章、本章和二十五章,是研究老子哲学思想的核心——道的性质问题的重要篇章。
学术界一派观点认为老子的“道”不是物质实体,而是绝对精神之类的东西,这种观点有待商榷。我们的观点是倾向于“道”具有物质性的这种意见。因为老子说了“道之为物”,又说“道”中有物、有象、有精,这显然不属于观念性,而是属于物质性的东西。在以后的章节里,还将遇到此类问题。
此外,关于道与德的关系问题,老子的意见是:“道”是无形的,它必须作用于物,透过物的媒介,而得以显现它的功能。这里,“道”之所显现于物的功能,老子把它称为“德”,“道”产生了万事万物,而且内在于万事万物,在一切事物中表现它的属性,也就是表现了它的“德”,在人生现实问题上,“道”体现为“德”。
1 老子《道德经》(原文)
2 《道德经》01章 道,可道,非恒道
3 《道德经》02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4 《道德经》03章 不尚贤
5 《道德经》04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6 《道德经》05章 天地不仁
7 《道德经》06章 谷神不死
8 《道德经》07章 天长地久
9 《道德经》08章 上善若水
10 《道德经》09章 持而盈之
11 《道德经》10章 载营魄抱一
12 《道德经》11章 三十辐共一毂
13 《道德经》12章 五色令人目盲
14 《道德经》13章 宠辱若惊
15 《道德经》14章 视之不见
16 《道德经》15章 古之善为道者
17 《道德经》16章 致虚极
18 《道德经》17章 太上,不知有之
19 《道德经》18章 大道废,有仁义
20 《道德经》19章 绝圣弃智
21 《道德经》20章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
22 《道德经》21章 孔德之容
23 《道德经》22章 曲则全
24 《道德经》23章 希言自然
25 《道德经》24章 企者不立
26 《道德经》25章 有物混成
27 《道德经》26章 重为轻根
28 《道德经》27章 善行,无辙迹
29 《道德经》28章 知其雄
30 《道德经》29章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
31 《道德经》30章 以道佐人主者
32 《道德经》31章 夫兵者,不祥之器
33 《道德经》32章 道常无名
34 《道德经》33章 知人者智
35 《道德经》34章 大道泛兮
36 《道德经》35章 执大象
37 《道德经》36章 将欲歙之
38 《道德经》37章 道恒无名,侯王若能守之
39 《道德经》38章 上德不德
40 《道德经》39章 昔之得一者
41 《道德经》40章 反者道之动
42 《道德经》41章 上士闻道
43 《道德经》42章 道生一
44 《道德经》43章 天下之至柔
45 《道德经》44章 名与身孰亲
46 《道德经》45章 大成若缺
47 《道德经》46章 天下有道
48 《道德经》47章 不出户,知天下
49 《道德经》48章 为学日益
50 《道德经》49章 圣人常无心
51 《道德经》50章 出生入死
52 《道德经》51章 道生之
53 《道德经》52章 天下有始
54 《道德经》53章 使我介然有知
55 《道德经》54章 善建者不拔
56 《道德经》55章 含「德」之厚
57 《道德经》56章 知者不言
58 《道德经》57章 以正治国
59 《道德经》58章 其政闷闷
60 《道德经》59章 治人事天
61 《道德经》60章 治大国,若烹小鲜
62 《道德经》61章 大国者下流
63 《道德经》62章 道者万物之奥
64 《道德经》63章 为无为
65 《道德经》64章 其安易持
66 《道德经》65章 古之善为道者
67 《道德经》66章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
68 《道德经》67章 天下皆谓我道大
69 《道德经》68章 善为士者,不武
70 《道德经》69章 用兵有言
71 《道德经》70章 吾言甚易知
72 《道德经》71章,知不知
73 《道德经》72章,民不畏威
74 《道德经》73章,勇于敢则杀
75 《道德经》74章,民不畏死
76 《道德经》75章,民之饥
77 《道德经》76章,人之生也柔弱
78 《道德经》77章,天之道
79 《道德经》78章,天下莫柔弱于水
80 《道德经》79章,和大怨
81 《道德经》80章,小邦寡民
82 《道德经》81章,信言不美
83 《道德经》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