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汉民(1879年12月9日—1936年5月12日),名衍鸿,字展堂,号不匮室主,广东番禺人, 中国国民党革命元勋之一,党内重要右派人物。
胡汉民二十一岁中举人,1902年留学日本,1905年加入同盟会,任评议部议员,《民报》编辑。1907年 至 1910年间多次参加武装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后任广东都督、南京临时政府秘书长。1913年参加二次革命,失败后于1914年随孙中山在日本成立中华革命党。1917年至1921年随孙中山在广东活动,先后任交通部长,总参议等职。
1924年1月在国民党第一次大会中任主席团五人之一,获选中央执行委员。年9月,孙中山离广州到韶关,胡任代行大元帅。1925年3月,孙中山在北京逝世,此时国民党内最具实力的人是胡汉民、汪精卫和廖仲恺。同年8月,廖仲恺被刺,胡汉民被认为有嫌,一度被拘留。1927年宁汉分裂,胡支持蒋介石,主持南京工作,任立法院院长。1931年与蒋介石因约法之争,2月被蒋介石软禁。后至广州,成为南方实力派领袖,持抗日、剿共、反蒋三大政治主张。1935年6月,胡汉民赴欧考察,停止了对蒋介石的攻讦。1935年12月,尚在法国的胡汉民被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选为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1936年1月自欧洲返国,留在广州。
1936年5月12日于广州因脑溢血病逝。
宋教仁(1882年4月5日– 1913年3月22日)字遁初,号渔父,国民党代理事长。出生于湖南省桃源,逝世于上海,是中华民国初期的一位政治家,他是孙中山最重要的支持者之一,是中国国民党的组建人之一。
宋教仁主张“责任内阁制”,认为“内阁不善而可以更迭之,总统不善则无术变易之,如必欲变易之,必致动摇国本”。
谭延闿(1880年1月25日—1930年9月22日),字祖安、祖庵,号无畏、切斋,湖南茶陵人,曾任湖南省都督,国民政府主席。
1880年1月25日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其父谭钟麟为进士,曾任陕西巡抚和陕甘、闽浙、两广总督等职。他聪颖好学,5岁入私塾。其父规定三天要写一篇文章,五天要写一首诗,还要练写几页大、小楷毛笔字。11岁学制义文学,光绪帝的师傅翁同和称之为“奇才”。1904年3月开封会试第一名,填补了湖南在清代200余年无会元的空白。是年7月殿试,与陈三立、谭嗣同并称当时“湖湘三公子”,授翰林编修。
1907年组织“湖南宪政公会”,积极推行立宪。1909年举为湖南咨议局议长,成为湖南立宪派首脑人物。辛亥革命时附和革命,长沙光复后,被举为湖南军政长和参议院议长。后三任湖南都督。1912年加入国民党,任湖南支部长。二次革命中保持中立,被袁世凯免职。袁死后,任湖南省长兼督军、省长。1920年下台,1922年重新加入国民党,随孙中山赴广州任大元帅府内政部长、湖南省长、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军长、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主席、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长等职。1930年9月病逝南京。
谭延闿的女儿谭祥,嫁给了后来成为中华民国在台湾时期的副总统陈诚。
谭延闿的字亦如其人,有种大权在握的气象,结体宽博,顾盼自雄。是清代钱沣之后又一个写颜字的大家。颜真卿楷书自从被米南宫批判之后,一直不很被重视,宋、元、明三代不出一个善写颜字的大家。清初基本上是董其昌书法的天下。直到清中叶刘石庵以及后来钱沣、何绍基、翁同和等出,颜书才始得到复兴。但清代书家多数还是写行草书,篆隶也颇有好手,只是规规矩矩的楷书尚不多见。钱沣是一时名家了,学颜字得其神趣,气象浑穆。但横平竖直处时显板硬,不若鲁公之灵妙。即使如此,同时代及后世,楷书领域内,钱沣也是罕有其匹的。楷书是能显示真功夫的,一点一画,稍有偏差,一望便知。
从民国至今,写颜字的人没有出谭延闿右者。他尤以颜字楷书誉满天下。谭延闿可以说一生基本都在攻颜书。
林森(1868年—1943年8月1日),字子超,号长仁。福建闽侯县人。由1932年起接替蒋中正担任国民政府主席一职。1943年逝世后继续由蒋中正担任此职。
林主席1868年出生于福建省闽侯县尚干乡,1884年于台北电信局工作。1902年到上海海关任职,其间参加反清活动,并于1905年加入同盟会,统筹革命党在海外的行动。由于林主席在政治路在线一向和蒋中正相左,所以他的当选只是权力斗争的结果,并未有掌握多少实权。
他曾游览福建连江的青芝山,并对当地景色为之著迷,故自号青芝老人。他76岁时在重庆过世,生前他在青芝山建有骨塔,期望死后葬在青芝山旁。但该骨塔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恶意破坏,直到1979年才得以修复。
严家淦(1905年10月23日—1993年12月24日),男,字静波,江苏省吴县人。中华民国前总统。
家淦先生曾任经济部长、台湾省政府主席、财政部长。1963年12月出任中华民国行政院院长。1966年经国民大会投票通过,当选第四任副总统,成为中华民国行宪后首位文人副总统,仍兼任行政院院长。1972年5月,经国民大会选举,连任第五任副总统,1975年4月5日,中华民国总统蒋介石病逝,家淦先生依宪法规定继任,在6日上午11时宣誓就任总统。
1978年5月20日,家淦先生总统任期届满卸任,仍被敦请担任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推行委员会会长及国立故宫博物院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这两项名誉职,也在1990年三月间先后辞卸。1993年12月24日病逝于台北荣民总医院,享寿九十岁。
孙科(1891年10月20日—1973年9月20日),字哲生,广东香山(今中山市)人,孙中山唯一的儿子,曾任国民政府考试、行政、立法院院长等职。
1895年随祖母移居美国檀香山,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文学士,哥伦比亚大学硕士。1917年回中国。1921年任广州市长。1925年国民政府在广州开府,任政府委员。1926年任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1931年在蒋介石与胡汉民之争中支持胡汉民,任广州国民政府委员。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内寻求合作,任南京行政院长,但政府旋因财政拮据倒台。1932年年底任立法院长。抗战期间续任立法院长。
1947年任国民政府副主席。1948年初,竞选第一届行宪副总统,败于李宗仁后,再被任为立法院长。同年11月,获蒋任为行政院长。蒋介石于1949年1月下台,由李宗仁代任总统。孙科以南京不稳,将行政院迁往广州,一度令李宗仁政府无法运作,亦无法与共党和谈。孙科亦是中共在1948年开列首43名国民党“战犯”之一。
1949年3月,辞职移居香港。1950年游经巴黎、西班牙等地,于1952年定居美国洛杉矶,以种菜、读书渡日。1965年由美国至台湾,任中华民国总统府高级咨议、考试院院长,1967年出任东吴大学董事长,1973年9月20日在台北逝世,埋葬于阳明山双溪。
于右任(1879年4月11日—1964年11月10日),陕西三原人,祖籍泾阳。原名伯循,字诱人,后以“诱人”谐音“右任”为名;别署“骚心”、“髯翁”,晚号“太平老人”。于右任早年系同盟会成员,国民政府高级官员,中国近代书法家。他的外孙刘遵义教授是现任香港中文大学校长。
他是清朝光绪年间举人,因刊印《半哭半笑楼诗草》讥讽时政被清廷通缉,亡命上海,遂进入震旦公学。震旦学院肄业。早年加入光复会和同盟会。1907年起先后创办《神州日报》、《民立报》积极宣传民主革命。历任南京临时政府交通部次长,国民联军驻陕总司令,审计院、监察院院长,是国民党重要决策人物。1912年后担任南京政府交通部长,国民政府审计院长、监察院长,前后共任监察院院长34年。后随国民党退居台湾。于右任寓台湾15年,台湾书法风气首次出现碑学压倒馆阁帖的趋势。1964年病逝于台北。于右任墓位于台北市阳明山上,玉山主峰有其雕塑,2000年代,已被搬离现址。
于右任精书法,尤擅草书,首创“标准草书”,被誉为“当代草圣”、“近代书圣”。于右任1932年在上海创办标准草书社,以易识、易写、准确、美丽为原则,整理、研究与推广草书,整理成系统的草书代表符号,集字编成《标准草书千字文》(1936年由上海文正楷印书局初版),影响深远,至今仍在重印。著作《右任诗存》、《右任文存》、《右任墨存》、《标准草书》等。
于右任临终诗“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海茫茫,山之上,有国殇。”广为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