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历史导读》25章 傅作义,张灵甫,王耀武,胡宗南,黄维,汤恩伯

来源:须弥芥子 分类:典籍 时间:2022-06-24 阅读:191

傅作义

傅作义 傅作义 (1895年6月2日-1974年4月19日),字宜生。近代军事家,国民党将领。山西临漪(今属万荣)人。1911年响应辛亥革命,在太原参加反清起义,任起义学生军排长。1915年入保定军官学校第五期步兵科学习。1927年跟随阎锡山参加北伐。1930年在中原大战中参加对蒋作战,惨败。1931年开始担任绥远省政府主席。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入侵平津地区。1932年3月,日军进抵长城一线。傅作义率59军防守独石口、镇岭口、怀柔一线,负责掩护长城一线中国军队北翼。1935年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1936年反对日本主张的内蒙古自治,11月率部抵抗关东军指使的汉奸王英“大汉义军”和伪蒙德王、李守信所部的西犯,夺回百灵庙、锡拉木楞庙等战略要地多处。肃清绥远境内的伪军,挫败日军入侵绥远的企图,是为“绥远抗日”。全面抗战爆发后历任第七集团军总司令,第八、第十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司令长官兼绥远省、察哈尔省政府主席。先后参与忻口会战、包头战役、绥西战役、五原战役。

1946年国共内战正式开始,傅作义率绥远部众连克共军的集宁、大同、张家口等多座重镇,使得共军在国共内战初期在华北处境困难。后任华北剿总总司令。1949年1月底在平津战役,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天津后,接受中共的条件,在当年1月22日率25万北平守军向中共投降,同年1月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北平。

1949年9月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当选为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政协第二、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政协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水利部(后为水利电力部)部长等职务。

其妻刘芸生,育有一女傅冬(原名傅冬菊)、一子傅恒。

张灵甫

张灵甫 张灵甫(原名钟麟)1903年出生于陕西西安,中学时代就表现出书法方面的天赋,在空闲时经常带上纸笔去文庙临摹,加之勤奋努力,技艺大增。一日,被称为中国近代五百年草书第一人的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应邀参加长安中学的书法展,张灵甫在于老面前一口气写下五个条幅,于老见了赞不绝口,连说后生可畏。

张灵甫20岁那年中学毕业,考取了北京大学,成为这所名牌大学历史系的学生,如果不是生于乱世,中国肯定会多一位著名的历史学家、书法家。张灵甫在历史系完成学业后,进入黄埔军校第4期,投笔从戎,不久即在戴季陶、王柏龄的引荐下加入了国民党。黄埔军校毕业后,张灵甫被分配在国民革命军第一师(师长胡宗南)任职。

1932年,已是团长的张灵甫率部至鄂豫皖区进剿烧杀抢劫、无恶不做的红军,于六安、苏家埠突破红军防线,将红军击溃,获蒋介石和胡宗南赞赏。在随后的麻城、黄陂战斗中,充当先锋的张团勇猛的进攻红7师和红20师阵地,一天就完成突破,张团一路追击,红军被杀的大败,一名师政委被击毙,一名军长重伤,团、营、连干部被俘若干,胡宗南连夸张灵甫是“黄埔英才,革命猛将”。不久,张灵甫又以一团之众,突破红军主力对卫立煌军部的包围,救出卫立煌。同年冬,在漫川关之战中,为关闭红军逃窜之路,率部与红34团、219团血战,获相当战果。后在入川追剿红4方面军中,张灵甫部在广元被红军人海战术围困、攻击,张率部队临危不惧,顽强反攻,杀出重围,突围而去。后因上马时腿受伤到西安休养,腿好后驻扎广元并结婚,结婚后不久,张灵甫因怀疑妻子有奸情而杀妻入狱,中断了军旅生涯。张灵甫在监狱中,没有忘记自己对书法的爱好,笔润不少,作品颇多,当年南京城里有许多的招牌都出自张灵甫的手笔。

1937年芦沟桥事变以后,国民政府在汉口组建了一支新军──第74军,军长为俞济时,下辖王耀武的第51师和俞济时自兼师长的第58师。在师长王耀武的要求下,张灵甫被秘密释放,出任第305团团长,率部奔赴淞沪战场。在著名的罗店战役中,张灵甫先隐蔽机动,建立坚固阵地,再以偷袭方式吸引侵华日军于己方预设阵地前,与日军激战,张灵甫曾跳出战壕,提起机枪向日军猛烈扫射,带领一百多名敢死队员冲锋陷阵,消灭日军八百多人,取得了显著战果,受上级表扬。后又在望亭(137号大桥)之战中以一团之众抗击日军久留米师团(第18师团)三天并予敌以重大杀伤,圆满完成任务。在南京保卫战中,张灵甫受伤,战后升为153旅副旅长兼305团团长。

在1938年10月的武汉保卫战中,74军参加著名的万家岭战役,与友军合作歼灭了松浦淳六郎中将率领的日军第106师团。战役中,74军第51师奉命攻占张古山,堵死第106师团的退路。王耀武观察地形发现,该山易守难攻,却是整个战役的关键,必须夺占,但势必伤亡巨大。张灵甫提议出奇兵从山后绝壁攀援突袭,配合正面进攻。之后,张灵甫亲自带领精兵上阵,很快占领该山。因此阵地对日军突围至关重要,松浦淳六郎率重兵配以飞机重炮攻击,张灵甫身中弹片多处仍率部死战,与日军白刃格斗,反复争夺,经五昼夜激战,终于牢牢控制该阵地。这个争夺战,日军仅遗留在张灵甫所部阵地前的尸体就达四千多具!可以说,没有张古山争夺战的胜利,就不可能有万家岭大捷。此役,74军一战成名,从此成为国军主力之一,而张也因此获国民党云氅勋章,升任153旅旅长。

抗战时期74军的军歌是:“起来,弟兄们,是时候了,我们向日本强盗反攻。他,强占我们国土,残杀妇女儿童。我们保卫过京沪,大战过开封,南浔线,显精忠,张古山,血染红。我们是人民的武力,抗日的先锋;人民的武力,抗日的先锋!”

1938年年底,第74军驻扎在长沙,在著名的长沙大火中,74军帮助百姓在灰烬中重建家园,张灵甫更是亲自率队伍帮助百姓。1939年6月,王耀武升任第74军军长。1941年春国军与侵华日军展开江西上高会战,日军之第33师团被击破,伤亡惨重。第34师团及独立第20混成旅团被歼约十分之七,国军总计毙伤日军一万五千余人。战后,侵华日军主力第11军司令官园部和一郎中将被撤职,改由阿南惟几中将接任。此次战役被何应钦称之为抗战以来“最精彩之战”,此役中“74军战斗力量坚强”(罗卓英3月29日致蒋介石电)。据国军战史记载:“中路日军第34师团22日集中万余兵力,在飞机掩护下猛攻74军阵地,74军拼死力拒,虽血肉横飞、伤亡惨重,仍不稍退,是日一日间敌我伤亡均在四千以上”。战后,第74军因战功显赫,荣获国民政府第一号武功状和军队最高荣誉“飞虎旗”,被誉为"抗日铁军"。此役张灵甫代师长因表现优异,于当年冬天升任第58师师长。不久,张灵甫将军经蒋介石特批,进入陆军大学甲级将官班学习,成为甲级将官班唯一的一名少将学员。

1943年常德之战中,张灵甫亲率突击队救援常德守军74军57师,作战异常凶猛,迫使日军占领常德城当日即退出,为收复常德立下战功。

1945年4月在国军抗战中最漂亮的一仗-----湖南芷江保卫战(雪峰山战役)中,张灵甫指挥74军58师在铁山与日军主力血战大获全胜,张灵甫被称为“常胜将军”,战后获三等宝鼎勋章,并升任74军中将军长。

抗战结束后74军改编为整编第74师,获极高荣誉,作为御林军守卫南京。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至1946年,国民政府因国家财政困难,大力消减军队及地方部队。依照当时国民政府军政部的计划,至一九四五年底,国内原有一二四军,三五四个师,三十六个独立旅,二十八个独立团,十五个独立营,裁减了三十一个军,一一一个师,二十八个独立旅,八十三个独立团,十个独立营。军事机关原有四五五○个单位,裁并了一七七九个,军事学校原有九十二个,裁并了七十个,总计原有兵员是五百九十余万人,整编后是四百三十余万人。国民政府的计划是民国三十五年(一九四六年)以内,用集体转业、个别转业和给资遣散三种方式,再行裁汰官兵一百八十万人。国民政府的苦处是,庞大的军费开销,国家财政支付不起。不想中共却趁此将被消减及遣散的军队(包括三十万关东军)收编在自己手下,全然不顾自己在抗战时期种植鸦片、购买枪炮、与日伪相互勾结、以互不侵犯为条件频频向政府军进攻、破坏抗战,因而不具备资格接收日军降区的事实,开始向政府军大举进攻,悍然发动了内战。内战其实是中共发动的,国民政府在抗战中打的精疲力竭,根本不愿再战,因此才搞了复员。如果国民政府要发动内战,兵力越多越好,搞什么复员呀?!

1945年底——1946年初,中共开始到处叛乱,阻挡破坏国军接收日军降地,国民政府忍无可忍,不得不应战。1946年7月,第74军被调至苏北前线。张灵甫率74军先后攻占被中共非法占据的淮安、淮阴等重镇和十几座县城,声名大振。10月强攻中共军事要地涟水,两日即穿越1百多米的淤黄河攻入城内与中共5旅和7师激战,最后在中共用人海战术倾巢而出从外地全力增援的情况下,才暂时后撤。同年12月,74师再攻涟水,仅14天就击破中共华野6师(纵)、10纵6旅、7师19旅13个团的防御,占领涟水城,此役中共华野仅第6师即死伤5000多人。

战后,中共党军从苏北逃窜,进入山东。张灵甫手下败将陈毅对74军是恨之入骨,极欲除之而后快。就在张灵甫军攻占涟水之后,隐藏在国防部的作战次长、掌握国军调动大权的刘斐中将(中共地下党)便蠢蠢欲动了。从后来的事情发展来看,陈毅和刘斐是配合在一起的。

刘斐利用国防部有关人员对鲁南山区地形不熟,极力促成了置张灵甫军于死地的作战计划:令张灵甫军由孟良崮渡汶河,攻取坦埠,受纵队司令李天霞指挥及支援。令驻汤头镇张淦纵队,向界湖担任右翼策应。令驻蒙阴黄百韬军向北桃墟担任左翼策应。

鲁南山区尽是崎岖的山路,第七十四军人马拥挤,宿营、补给均极其困难。因为到处都是岩石,很难构筑工事,大炮不能灵活运动,拉拉推推,几乎变成了累赘和废物。对这种“逢山不能开路,遇水(汶河)搭不成桥”的绝境,第74军将士都有怨言。据随军国民政府官员毛森后来的回忆录说,张灵甫当时牢骚满腹:“我是重装备部队,如在平原作战,炮火能发挥威力,陈毅二,三十万人都来打我,我也力能应付;现在迫我进入山区作战,等于牵大水牛上石头山。有人跟我过不去,一定要我死,我就死给他们看吧!”

张灵甫说的这个人是谁呢?从张灵甫的话上分析,这个人肯定是张灵甫的上司,且是制订作战计划的人,而且张灵甫是对其无可奈何。如果是李天霞的话,张灵甫大可以向兵团司令汤恩伯反映情况,不至于如此无奈;张淦、黄百韬与张灵甫同级别,决无可能;如果是汤恩伯,从后来(请看下文)汤恩伯询问国防部的情况看,也是不可能;如果是顾祝同,从后来(请看下文)顾祝同回应汤恩伯的话来看,也不可能;从后来国防部作战厅长刘斐回应汤恩伯的询问情况来看,刘斐到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如此重大军情,关系到国军主力74军生死存亡,主席少休息一会又有何妨,刘斐是故意拖延;如果制订出的作战计划不是出自于刘斐,则谁出的主意谁负主要责任,刘斐又哪敢不紧急通报主席及负责人呢,因此制订如此杀人计划的主谋当是刘斐,刘斐是心中有鬼,非使计划实施不可。综上所述,张灵甫指出的这个要要他命的上司,就是制订如此杀人计划的中共特务国防部作战厅长刘斐。

中共为了掩盖自己使用间谍的卑鄙伎俩,不惜将张灵甫描绘成一个有勇无谋、急功近利、轻敌冒进的人。其实,看当年武汉保卫战中,若不是张灵甫提议奇袭张古山,安有国军抗战时期唯一一次全歼日军一个师团的万家岭大捷?想想那可是1938年,抗战刚刚开始不久的时候,当张灵甫出奇兵取胜的时候,此前中国有几个这样有谋的军官?张灵甫又身中七处弹片仍指挥部队击毙日军四千多人于阵地前,此前中国又有哪个将军有这样的辉煌的战绩?因此张灵甫实是当时第一位有勇有谋战绩出类拔萃的军官。从张灵甫进入鲁南山区后,对国防部作战计划多出怨言来看,张灵甫根本不愿意将重装备的74军投入山区作战,对自己部队参与鲁南山区作战的结局早有预料。是中共间谍刘斐断送了74军。

在孟良崮会战前的那天晚上,国民政府的一些随军官员也发现了情况不对,立即向汤恩伯总司令报告了情况:中共党军陈毅部有二十万人,都隐伏在坦埠附近,汶河水位虽然不深,但沙滩广阔,通过广阔的沙滩,非常艰苦,74军暴露在二十万敌军火力面前,太危险了。第一百军李天霞部,战斗力并不强,并且在孟良崮的西南,隔着一座大山,能否支援的上令人怀疑。张淦纵队主力在汤头镇,距离74军也有七八十里,又有河流山崖阻挡,如何策应的上呢。黄百韬部本来可以增援,但由蒙阴经北桃墟至垛庄的路,两旁都是高山,部队无法展开,到了垛庄之后又是山路,如令黄百韬抽出主力,蒙阴又告危险。

汤恩伯听后非常不安,立刻用电话向国防部作战厅长刘斐作了通报。但刘斐说:“这是最高统帅的决定,命令既下,不能更改。现主席已休息,不便惊动他。”汤恩伯非常不安,又打电话向徐州的顾祝同详细报告,顾祝同的回答竟是:“作战命令直达各整编师(即有关各军部),徐州陆总及你的兵团部,只是指示照办,负责督战,明晨即开始行动,照命令行事吧!”顾祝同的不警觉,终使刘斐与陈毅的阴谋得以实施。

第二天上午,张灵甫报告说:“我军少数渡过汶河,即被共军伏击。现陈毅倾巢南下,向我两翼包抄,似有十个纵队之众,对我取包围之势,左翼一部,直趋垛庄,截断我军后路。我已命令各部队,一面应战,一面从速退回原驻地。但是大炮、马匹挤在山地、河边,敌军向我密集轰击,秩序相当混乱。”汤恩伯命令张灵甫:“切实控制秩序,集中火力,压制敌军人海冲杀。”同时命令李天霞立即日夜兼程增援。但李天霞部增援不力,国军丢了垛庄,终使七十四军在孟良崮地区陷入了二十万中共党军的重围。

中共党军用人海战术消耗七十四军弹药,用迫击炮炸破岩石,使拉大炮的千百马匹狂奔,秩序打乱,危急时刻,张灵甫组织部队进行了顽强而严密的抗击,中共党军不惜以人海战术作代价组织了一次次冲锋,均被第七十四军逐次击退,中共党军的尸体堆成了山,还是无法占领这仅仅方圆几公里的光秃秃石头山。苦战四昼夜之后,第七十四军子弹火药和粮食水全部都打光用光了,中共党军象蚂蚁一样蜂拥到山上,军长张灵甫在向国民政府国防部发出最后一封杀身成仁的电报后与副军长蔡仁杰、师长卢醒等集体自杀,时为民国三十六年五月十六日。

几小时后,国军后续部队赶到,中共党军来不及详细打扫战场即仓惶逃走。孟良崮漫山遍野都是血水,据说如今山上的土石仍然都是血红的颜色,历史在继续诉说着中共杀害中国抗日铁军的罪恶。

多少年后,参加过孟良崮会战的中共军头还对74师心有余悸:74师太能打了,就算是败局已定,他们也会拼命打下去,那时共产党进攻部队的伤亡已经非常惨重,远远超过了几个74师,已经打得心惊胆寒,如果国民党的其它部队早来几个小时,可能结局就完全不同!

张灵甫与妻子王玉龄1945年结婚,张灵甫将军阵亡后,王玉龄没有再嫁,现今住在上海,已80岁高龄。60年来,王玉龄一直怀念将军:“当年有幸识夫君,没世难忘恩爱情。四七硝烟伤永诀,凄凄往事怯重温。”

王耀武

王耀武 王耀武(1904年 - 1968年),字佐民,山东人。抗日名将,中国国民党高级将领。黄埔三期生,曾担任国军劲旅第74军军长(整编74师前身)。 参与指挥万家岭大捷。

  • 1924年,入黄埔军校第三期。
  • 1928年,参加北伐。
  • 1930年,参加中原大战,9月升任上校团长。
  • 1932年,参加了第四次围剿,因功被蒋介石召见,并升任少将旅长,旋升五十一师师长。
  • 1937年,“七七事变”后,王率部参加“八一三”淞沪抗战和南京保卫战,重创日军,随后多次率部参见抗日会战。对国军的名将张灵甫有知遇之恩,是其在抗日战争爆发后向蒋介石要出了在狱中服刑的张灵甫,才使后者有报效国家的机会。
  • 1944年, 任第二十四集团军总司令、第四方面军司令官。
  • 1945年,任第二绥靖区司令官、山东省党政军统一指挥部主任、山东省政府主席兼全省保安司令、山东军管区司令等职。
  • 1948年,济南战役之后,化装潜逃被俘。
  • 1959年,特赦释放后,任政协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专员。
  • 1964年,任全国政协委员。
  • 1968年7月,病逝于北京。

胡宗南

胡宗南 胡宗南(1902年-1962年)字寿山。浙江镇海(今宁波)人。中华民国国军上将,第五届国民党监察委员,战略顾问。

胡宗南祖籍镇海,3岁时随家迁孝丰(今属安吉县)。 黄埔军官学校第一期毕业。是蒋介石最为器重的学生,曾参加北伐,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二团团长。1932年,胡宗南参与组织力行社和复兴社。1937年冬。抗日战争期间,胡宗南任国民党第十七军团军团长、第三十四集团军总司令、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胡宗南以四万军队驻陕西,负责监视共军活动。

1947年2月28日,蒋介石在南京召见胡宗南,预谋奇袭延安。1947年3月,蒋介石命胡宗南以数十万兵力进攻延安。3月19日,胡宗南的第一军进入延安,虽空城但仍因战功升为陆军上将。胡宗南占领延安的一年中,于青化砭、羊马河,蟠龙镇三次战役,损兵折将二万多人。1949年5月-7月,于扶郿战役中遭受沉重打击后,陆续撤退至秦岭、巴山地区。并于1950年3月,于西昌战败后前往台北,调任“总统府”战略顾问。

1951年,身在台北的胡宗南仍复职指挥沿海游击部队与中国共产党作战,1952年任浙江省主席,不过只辖少数浙江沿海离岛。1955年,胡宗南再赴澎湖,时任澎湖县防守司令官,并参与金门炮战。

胡宗南于1959年退役后,仍复任总统府战略顾问,这个职务直到胡宗南1962年去世为止。

黄维

黄维 黄维(1904年2月28日~1989年3月20日病逝), 字培我. 江西贵溪人, 中国国民党高级将领。

  • 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1期。
  • 1927年 任第九军 团长
  • 1928年 任第十一师团长
  • 1928年 入陆军大学受训
  • 1931年 陆军大学毕业后任第十八军第十一师第三十二旅旅长
  • 1934年 任第十一师师长
  • 1933年 赴德国考察,1937年回国,9月任第十八军第六十七师师长
  • 1938年 任第十八军军长
  • 1939年 6月升陆军中将
  • 1940年 任第五十四军军长,并随后担任昆明防守司令、军事委员会高级参谋、监训处副处长、青年军编练副监、军委会干部训练团副教育长、青年军军编练总监部东南分部主任
  • 1945年 任青年军第三十一军军长
  • 1946年 6月任联勤副总司令
  • 1948年 任新制军官学校校长兼陆军第三训练处处长, 同年九月任第十二兵团司令官, 最后于淮海战役中战败被俘,并送至功德林战犯管理所接受改造.
  • 1975年 3月19日第七批特赦亦是最后一批. 此批特赦由最高人民法院于3月19日发出特赦全部在押战争罪犯的通告.

汤恩伯

汤恩伯 汤恩伯(1898年–1959年6月29日),原名汤克勤,浙江武义人。中国国民革命军高级将领,国民党嫡系中央军主要将领之一。

初年 汤恩伯曾就读杭州体育专校,之后由陈仪保送留学日本,进入明治大学政经系。1926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十八期。回中国后曾短暂于孙传芳军中任职,官至上校。之后由陈仪推荐,加入国民革命军,任司令部参谋,后调任中央军校,任学兵连连长、军校总队队长、军校教育处副处长。1930年任军校教导师旅长、副师长。1932年调任国军中的嫡系,中央军第八十九师长,多次参予围剿红军,取得击溃萧克部,全歼红16师的战果,亦参加了平定闽变。1935年升至中将,任第十三军军长。第十三军为国民党中央军的嫡系主力之一。国民党中央军当时有“陈、胡、汤”之称,汤即汤恩伯,陈、胡分别为陈诚和胡宗南。

对日抗战

抗战初期,汤为第二十军团军团长,参加战役包括南口血战、鲁南会战,与及台儿庄会战。1937年汤恩伯率第13军在怀来、南口、居庸关一线与日军血战10日,直到张垣失陷;台儿庄会战中汤有不可没的功劳,但亦种下他与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之间的不和。之后汤兼任第九战区第一兵团总指挥,第三十一集团军总司令。至1940年之间初转战华北,多次重击日军。是日军在华北少数有所畏惧之坚强部队,第三十一集团亦被日军称为“汤恩伯部”。1940年后汤恩伯兼任鲁、苏、豫、皖四省战区的行政长官。汤在所属地区大肆征粮,引来河南四害:“水、旱、蝗、汤”之说。

1942年汤兼任第一战区副司令,至1944年第一战区全面崩溃,汤部主力撤出,汤本人调任黔湘桂边区总司令,12月独山陷落,陪都震动,急调汤部孙元良29军由四川入贵州解围。至1945年7月在广西发动华南大反攻。1945年日本投降后,奉命抢占沪宁地区,任南京卫戍总司令、徐州绥靖公署第一兵团司令。

国共内战

1947年国共开战,汤指挥进攻山东解放区遭遇大败,手下之国军主力,张灵甫的整编74师在孟良崮高地被共军歼灭,汤因而被撤职,后转任南京卫戍司令。1947年兼任陆军副司令,并曾代理总司令,此为汤恩伯军旅生涯最高职位。

1949年蒋介石下野后,任京沪杭警备司令,负责隔江保护南京、上海。共军渡过长江后所部撤往福建、台湾。期间与汤恩伯亦师亦友的陈仪试图向汤策反,为汤恩伯所拒,并呈报上级,于是蒋介石逮补陈仪。同年8月,汤任福建省主席兼厦门警备司令,在厦门不战而败,渡台之后被免去所有职务,只任战略顾问。

迁台时期

1953年任驻日本军事代表团团长,但数月后被免职,以后更官途失意。1959年于日本庆应义塾大学病院治疗胃疾时并发症逝世(一说汤过去杀了不少日本人,被日医害死)。蒋介石听到汤恩伯病逝消息,一点都没惋惜,只说他该死在上海。

评价

不少的评论指汤恩伯为人残暴不仁、骄横跋扈、指挥作战能力低下。部份原因是汤一向坚决反共,1949年以后中共对其评价甚低。而汤与李宗仁、卫立煌等有私怨,《李宗仁回忆录》中对汤亦大加贬伐,“汤军借口防谍,凡所驻扎的村落,所有成年男子一概迫令离村往别处寄宿。村中细软、粮食、牲口也不许外运。壮年人既去,则妇女、财产便一任驻军支配了。以故汤军过处,民怨沸腾。后来河南人民有句反汤的口号说:‘宁愿敌军来烧杀,不愿汤军来驻扎’”。

渡台后的蒋介石对汤在国共内战中未有表现亦不大原谅。加上汤与陈仪情如父子,汤拒绝陈的策反,最终致使陈仪被蒋枪决;使汤背上出卖恩师之名。台湾《传记文学》载:陈仪伏法后,汤恩伯“在其三峡乡寓中,如丧考妣,终宵绕室彷徨,痛苦不堪,覆在私宅堂屋设灵堂,一连自书挽幛多幅”。但汤恩伯在抗战中的表现,无论是在中外的历史文献中都是有据可考。

民国历史导读 目录

  • 1 《民国历史导读》01章 中华民国历史年表
  • 2 《民国历史导读》02章 中华民国国旗国花国歌
  • 3 《民国历史导读》03章 中华民国历届首脑
  • 4 《民国历史导读》04章 孙中山
  • 5 《民国历史导读》05章 黄兴,廖仲凯
  • 6 《民国历史导读》06章 袁世凯
  • 7 《民国历史导读》07章 黎元洪,冯国璋,徐世昌,曹锟,段祺瑞,张作霖
  • 8 《民国历史导读》08章 汪精卫,陈公博,周佛海,唐绍仪
  • 9 《民国历史导读》09章 胡汉民,宋教仁,谭延闿,林森,严家淦,孙科,于右任
  • 10 《民国历史导读》10章 蒋中正
  • 11 《民国历史导读》11章 蒋经国
  • 12 《民国历史导读》12章 李登辉
  • 13 《民国历史导读》13章 陈水扁,吕秀莲
  • 14 《民国历史导读》14章 冯玉祥,阎锡山,韩复榘,唐继尧,孙传芳,孙殿英
  • 15 《民国历史导读》15章 张勋,蔡锷,嘎达梅林
  • 16 《民国历史导读》16章 四大家族
  • 17 《民国历史导读》17章 孙中山与两个“三民主义”
  • 18 《民国历史导读》18章 张静江,黄郛
  • 19 《民国历史导读》19章 国民党抗日十大名将
  • 20 《民国历史导读》20章 张自忠
  • 21 《民国历史导读》21章 张学良,杨虎城,刘斐,顾祝同
  • 22 《民国历史导读》22章 戴笠,毛人凤
  • 23 《民国历史导读》23章 李宗仁,白崇禧,张治中,陈铭枢,唐生智,何应钦
  • 24 《民国历史导读》24章 陈诚,杜聿明,孙立人,薛岳,卫立煌,戴安澜,廖耀湘
  • 25 《民国历史导读》25章 傅作义,张灵甫,王耀武,胡宗南,黄维,汤恩伯
  • 26 《民国历史导读》26章 连战,宋楚瑜,马英九,李敖
  • 27 《民国历史导读》27章 胡适,鲁迅,章太炎,梁实秋
  • 28 《民国历史导读》28章 张大千,徐悲鸿,齐白石,刘海粟,黄宾虹,丰子恺
  • 29 《民国历史导读》29章 徐志摩,田汉,聂耳,冼星海,贺绿汀,阿炳,刘天华
  • 30 《民国历史导读》30章 茅盾,闻一多,朱自清,巴金,叶圣陶,老舍
  • 31 《民国历史导读》31章 蔡元培,陶行知,黄炎培,陈鹤琴
  • 32 《民国历史导读》32章 戏剧
  • 33 《民国历史导读》33章 李四光,华罗庚,苏步青,陈建功
  • 34 《民国历史导读》34章 竺可桢,侯德榜,吴有训,茅以升,梁思成
  • 35 《民国历史导读》35章 史迪威,陈纳德,白求恩,魏德迈,李德
  • 36 《民国历史导读》36章 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
  • 最近综合
    《列仙传》女丸,陵阳子明,邗子,木羽,玄俗 12-31
    《列仙传》赤斧,呼子先,負局先生,朱璜,黃阮丘 12-31
    《列仙传》服闾,文宾,商丘子胥,子主,陶安公 12-31
    《列仙传》山图,谷春,阴生,毛女,子英 12-31
    《列仙传》主柱,园客,鹿皮公,昌容,溪父 12-31
    《列仙传》赤须子,东方朔,钩翼夫人,犊子,骑龙鸣 12-31
    《列仙传》祝鸡翁,朱仲,修羊公,稷丘君,崔文子 12-31
    《列仙传》桂父,瑕丘仲,酒客,任光,箫史 12-31
    最近人气
    《本草纲目》李时珍 09-15
    道德经 09-27
    周易 08-27
    《法华经》(妙法莲华经) 09-16
    诗经 06-24
    性命圭旨 11-27
    黄庭经 08-27
    抱朴子 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