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学》第八章第四节 睡眠与卧具

来源:须弥芥子 分类:典籍 时间:2022-06-06 阅读:226

一、床铺

床铺又称床榻,是供人睡卧的用具。床在我国已有2500多年历史了。从北方的火炕到南方的藤床,从小儿的摇篮到老人的躺椅,床的种类不计其数。随着社会进步和科学的发展,床的功能也在增多。从掇生保健角度要求,床无论怎样变化,应具备以下几个要素:

(一)床宜高低适度

《老老恒言》说:“床低则卧起俱便”,主张床的高度以略高于就寝者膝盖水平为好,约为0.4~0.5m,这样的高度便于上下床。若床铺过高,易使人产生紧张感影响安眠;若床铺过低则易于受潮,使寒湿、湿热之地气直中脏腑,或造成关节痹症。在过低的床铺上睡眠,往往呼吸不到新鲜空气,灰尘、二氧化碳较多,影响健康。由此可见,床铺过高及地铺对养生是不利的。

《服虔通俗文》中载有:“八尺曰床,故床必宽大”。床铺面积大,睡眠时便于自由翻身,有利于气血流通、筋骨舒展。一般来说,床铺宜长于就寝者长的0.2~0.3m,宽于就寝者身宽达0.4~0.5m。对于运动员应用特制的床,使长宽达到要求,婴儿床除要求一定宽长度外,宜在床周加栏杆,以防婴儿坠地。

(三)床宜软硬适中

标准的软硬度以木板床上铺0.1m厚的棉垫为宜。其地的床,如南方的竹榻、藤床、棕绷床也较符合养生要求。现代的弹簧钢丝床、沙发床、席梦思有弹性过大、过软的缺点,对此可采用软床铺硬垫的办法纠正。软硬适中的床可保证脊椎维持正常生理曲线,使肌肉放松,有利于恢复疲劳。而过软的床则能使脊椎周围韧带和椎关节负荷增加,肌肉被动紧张,久则引起腰背疼痛。

二、枕头

枕头是睡眠不可缺少的用具,适宜的枕头有利于全身材松.保护颈部和大脑、促进和改善睡眠,还有防病治病之效果。

(一)枕头的基本要素

1、高度 《老老恒言·枕》指出:“高下尺寸,令侧卧恰与肩平,即仰卧亦觉安舒”。现代研究也认为枕高以稍低于肩到同侧颈部距离为宜,枕头过高和过低都有害。枕高是根据人体颈部七个颈椎排列的生理曲线而确定的。只有保持这个曲线正常的生理弯曲,才能使肩颈部的肌肉、韧带及关节处于放松状态。《显道经》曾指出:“枕高肝缩,枕下肺蹇”。即是说枕过高影响肝脉疏泄,枕过低则影响肺气宣降。现代研究认为高枕妨碍头部血液循环,易形成脑缺氧、打鼾和落枕。低枕使头部充血,易造成眼睑和颜面浮肿。一般认为高血压、颈椎病及脊椎不正的病人不宜使用高枕;肺病、心脏病、哮喘病病人不宜使用低枕。否则,不利于康复。

2、长宽度 古人主张枕以稍长为宜,尤其对于老年人“老年独寝,亦需长枕,则反侧不滞于一处”。枕的长度应够睡眠翻一个身后的位置,一般要长于头横断位的周长。枕头不宜过宽,以0.15~0.2m为好,过宽对头颈部关节肌肉造成被动紧张,不利保健。

3、软硬度 枕芯应选质地松软之物,制成软硬适度,稍有弹性的枕头为好,枕头太硬使头颈与枕接触部位压强增加,造成头部不适;枕头太软,则枕难以维持正常高度,头颈项部得不到一定支持而疲劳。此外,枕的弹性应适当,枕头弹性过强,则头部不断受到外加的弹力作用,产生肌肉的疲劳和损伤。枕头的使用有一定要求,一般仰卧时,枕应放在头肩之间的项部,使颈椎生理前凸得以维持,侧卧时,枕应放置于头下,使颈椎与整个脊柱保持水平位置。

(二)保健要枕

根据中医辨证原则,采用不同的药物加工制成枕芯作成的枕头称为药枕。

1、药枕的保健原理 枕的内容物多为碾碎的具有挥发性的中药,花、叶、种子最常用。药枕制作上一般多做成传统的圆枕,药枕的保健原理在于枕内的中药不断挥发,中药微粒子借头温和头上毛窍孔吸收作用透入体内,通过经络疏通气血,调整阴阳;另一途径为通过鼻腔吸入,经过肺的气血交换进入体内,此所谓“闻香治病”的道理。

2、药枕的保健作用 药枕对人体既有治疗作用,又具保健作用,可以疗疾除病协调阴

阳,又可聪耳明目益寿延年。药枕的使用要贯彻辨证的原则。即根据不同的年龄、体质、疾病和季节环境变化来辨证处方,对症施枕。如小儿宜选不惊不燥的小米枕,以利头部发育,老人宜选不寒不热的健身丁公枕、菊花枕;阴虚火旺体质宜选绿豆枕、黑豆枕;阳亢体质宜选夏枯草枕、蚕砂枕;耳鸣耳聋患者可选磁石枕;目暗目花患者可选菊花枕、茶叶枕和决明子等“明目枕”;神经衰弱者、心脏病患者可选琥珀枕、柏子仁枕。夏季暑热炽盛时,宜选竹茹枕、石膏枕。总之,药枕可“疗百病”、可“益寿延年”(清《理瀹骈文》),是一种有效的保健品。

3、药枕的保健范围及宜忌 药枕无病防病,有病疗病,对全身系统的器官均有影响,但一般对五官科及头面疾患效果最佳。例如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疾患效果亦好。药枕一般适用于慢性疾病恢复期以及部分外感疾病急性期,不适于创伤、急症、传染病等。使用药枕时应注意几点事项:枕内容物宜选辛香平和、微凉、清轻之品,以植物花、叶、茎为好,不宜使用大辛大热、大寒及浓烈毒之物,如附子、乌头、狼毒、斑蝥等。选药时慎用动血、破血之品,如麝香等,阳亢阴虚病人、孕妇及小儿禁用。对于药效强,药力猛的治疗性药枕,如治疗风湿、类风湿之药枕,不可滥用于常人保健。药枕宜定期更换枕芯,以一个月至三个月为宜,夏天宜常晒晾,以防发霉变质。

三、其他卧具介绍

为了寝卧安适,被褥、睡服及床上其他用品的选用也很重要。

(一)被

首先被里宜柔软。《老老恒言》中说:“被宜里面俱紬,毋用锦与缎,以其柔软不及也”,紬即绸。此外,被里还可选细棉布、棉纱、细麻布等,不宜用晴纶、尼龙、的确良等带静电荷的化纤品。被宜保温。盖被目的在于御寒护阳,温煦内脏,故被内容物宜选棉花、丝棉、羽绒为最好,晴纶棉次之。丝棉之物以新音为优,不宜使用超过两年。陈旧棉絮既沉且冷,易积湿气不利养生。被宜轻不宜重。重则压迫胸腹四肢,使气血不畅,心中烦闷,易生梦惊。被宜宽大。《老老恒言》说:“被取暧气不漏,故必宽大,使两边可折”。被子宽大利于翻身转侧,使用舒适。故现代流行的睡袋不如传统被子保健性好。睡袋上口束紧,三面封闭,影响了肢体活动和皮肤新陈代谢。

(二)褥

褥宜软而厚。《老老恒言》说:“寝卧必得厚褥,老人骨瘦体弱,尤须厚褥,必须多备,渐冷渐加……”,厚褥利于维持人体体表生理曲线。一般以0.1m厚为佳,随天气冷暖变化加减。

(三)睡衣

睡眠时换衣为好。睡衣宜宽大无领无扣,不使颈、胸、腰受束。睡衣要有一定的长度,使睡眠时四肢覆盖,不冒风寒。睡衣选料以天然织品为好,秋冬选棉绒、毛巾布为料,春夏宜选丝绸、薄纱为料。睡衣总以宽长、舒适、吸汗、遮风为原则。

(四)睡帽与肚兜

老人冬日睡卧宜带睡帽,其式状如回民帽,棉布作成,以能遮盖住整个头顶为宜。老人不论冬夏,睡卧时宜带肚兜,对70周岁以上老人,应嘱其日夜不离。因老人阳气已虚,易为风寒所伤,伤腹则直中脾胃,产生腹痛、泄泻等病。

《老老恒言》说:“阳光益人,且能发松诸物。褥久则实,隔两三宿就向阳晒之,毋厌其烦,被亦然”,“不特绵絮加松,终宵有余暖,受益确有明验”。故一切床上用品均应勤洗勤晒,日晒起到消毒杀菌作用,还能间接使皮肤接受紫外线刺激是很好的保健措施。

中医养生学 目录

  • 1 《中医养生学》第一章 绪论
  • 2 《中医养生学》第一章第二节 中医养生学的性质和特点
  • 3 《中医养生学》第一章第三节 中医养生学的地位和任务
  • 4 《中医养生学》第一章第四节 学习的方法和要求
  • 5 《中医养生学》第二章 中医养生学发展简史
  • 6 《中医养生学》第二章第二节 先秦时期
  • 7 《中医养生学》第二章第三节 汉唐时期
  • 8 《中医养生学》第二章第四节 宋元时期
  • 9 《中医养生学》第二章第五节 明清时期
  • 10 《中医养生学》第二章第六节 近代与现代
  • 11 《中医养生学》第三章 中医养生学的基本理论
  • 12 《中医养生学》第三章第二节 天年
  • 13 《中医养生学》第三章第三节 衰老
  • 14 《中医养生学》[附1]近代衰老学说
  • 15 《中医养生学》[附2]延缓衰老的理论和实验研究概况
  • 16 《中医养生学》第三章第四节 天人相应
  • 17 《中医养生学》第三章第五节 形神合一
  • 18 《中医养生学》第三章第六节 动静互涵
  • 19 《中医养生学》第三章第七节 协调平衡
  • 20 《中医养生学》第三章第八节 正气为本
  • 21 《中医养生学》第四章 中医养生学的基本原则
  • 22 《中医养生学》第四章第二节、畅通经络
  • 23 《中医养生学》第四章第三节、清静养神
  • 24 《中医养生学》第四章第四节、节欲葆精
  • 25 《中医养生学》第四章第五节、调息养气
  • 26 《中医养生学》第四章第六节、综合调养
  • 27 《中医养生学》第四章第七节、持之以恒
  • 28 《中医养生学》第五章 精神养生
  • 29 《中医养生学》第五章第二节 调神养生法
  • 30 《中医养生学》第五章第三节 调摄情绪法
  • 31 《中医养生学》第六章 环境与养生
  • 32 《中医养生学》第六章第二节 自然环境与健康
  • 33 《中医养生学》第六章第三节 居住环境与健康
  • 34 《中医养生学》第六章第四节 室内环境与健康
  • 35 《中医养生学》第七章 起居作息与养生
  • 36 《中医养生学》第七章第二节 劳逸适度
  • 37 《中医养生学》第七章第三节 服装顺时适体
  • 38 《中医养生学》第七章第四节 排便保健法
  • 39 《中医养生学》第八章 睡眠养生
  • 40 《中医养生学》第八章第二节 睡眠的时间和质量
  • 41 《中医养生学》第八章第三节 睡眠的方位与姿势
  • 42 《中医养生学》第八章第四节 睡眠与卧具
  • 43 《中医养生学》第八章第五节 睡眠环境与宜忌
  • 44 《中医养生学》第八章第六节 失眠的预防
  • 45 《中医养生学》第九章 饮食养生
  • 46 《中医养生学》第九章第二节 饮食调养的原则
  • 47 《中医养生学》第九章第三节 进食保健
  • 48 《中医养生学》第九章第四节 食后养生
  • 49 《中医养生学》第十章 房事与养生
  • 50 《中医养生学》第十章第二节 房事的生理作用
  • 51 《中医养生学》第十章第三节 节制房事的意义
  • 52 《中医养生学》第十章第四节 房事保健的原则和方法
  • 53 《中医养生学》第十章第五节 强肾保健功法
  • 54 《中医养生学》第十章第六节 房事禁忌
  • 55 《中医养生学》第十一章 运动养生
  • 56 《中医养生学》第十一章第二节 运动养生的形式和流派
  • 57 《中医养生学》第十一章第三节 气功保健
  • 58 《中医养生学》第十一章第四节 五禽戏
  • 59 《中医养生学》第十一章第五节 太极拳
  • 60 《中医养生学》第十一章第六节 八段锦
  • 61 《中医养生学》第十一章第七节 易筋经
  • 62 《中医养生学》第十二章 娱乐养生
  • 63 《中医养生学》第十二章第二节 娱乐养生的方法
  • 64 《中医养生学》第十三章 浴身保健
  • 65 《中医养生学》第十三章第二节 冷水浴
  • 66 《中医养生学》第十三章第三节 热水浴(包括冷热交替浴)
  • 67 《中医养生学》第十三章第四节 蒸气浴
  • 68 《中医养生学》第十三章第五节 矿泉浴
  • 69 《中医养生学》第十三章第六节 药浴
  • 70 《中医养生学》第十三章第七节 其他浴身方法介绍
  • 71 《中医养生学》第十四章 保健针、灸、按摩
  • 72 《中医养生学》第十四章第二节 针刺保健
  • 73 《中医养生学》第十四章第三节 保健灸法
  • 74 《中医养生学》第十四章第四节 保健推拿按摩
  • 75 《中医养生学》第十五章 药物养生
  • 76 《中医养生学》第十五章第二节 药物养生的应用原则
  • 77 《中医养生学》第十五章第三节 益寿延年中药举例
  • 78 《中医养生学》第十五章第四节 益寿延年方的组方原则
  • 79 《中医养生学》第十五章第五节 益寿延年“名方”举例
  • 80 《中医养生学》附:延缓衰老药物的现代研究概况
  • 81 《中医养生学》第十六章 因人养生
  • 82 《中医养生学》第十六章第二节 少儿保健
  • 83 《中医养生学》第十六章第三节 青少年的保健
  • 84 《中医养生学》第十六章第四节 中年保健
  • 85 《中医养生学》第十六章第五节 老年保健
  • 86 《中医养生学》第十六章第六节 妇女保健
  • 87 《中医养生学》第十六章第七节 体力劳动者的保健
  • 88 《中医养生学》第十六章第八节 脑力劳动者的保健
  • 89 《中医养生学》第十七章 体质养生
  • 90 《中医养生学》第十七章第二节 体质差异形成的原因和分类
  • 91 《中医养生学》第十七章第三节 不良体质的养生
  • 92 《中医养生学》第十八章 部位养生
  • 93 《中医养生学》第十八章第二节 颜面保健
  • 94 《中医养生学》第十八章第三节 头发保健
  • 95 《中医养生学》第十八章第四节 眼睛保健
  • 96 《中医养生学》第十八章第五节 耳的保健
  • 97 《中医养生学》第十八章第六节 鼻的保健
  • 98 《中医养生学》第十八章第七节 四肢、手足保健
  • 99 《中医养生学》第十八章第八节 胸背腰腹保健
  • 100 《中医养生学》第十八章第九节 五脏保健法
  • 101 《中医养生学》第十九章 因时养生
  • 102 《中医养生学》第十九章第二节 春季养生
  • 103 《中医养生学》第十九章第三节 夏季养生
  • 104 《中医养生学》第十九章第四节 秋季养生
  • 105 《中医养生学》第十九章第五节 冬季养生
  • 106 《中医养生学》第十九章第六节 交节前后的自我调养
  • 107 《中医养生学》第二十章 区域养生
  • 108 《中医养生学》第二十章第二节 山区
  • 109 《中医养生学》第二十章第三节 平原和盆地
  • 110 《中医养生学》第二十章第四节 海滨
  • 最近综合
    《列仙传》女丸,陵阳子明,邗子,木羽,玄俗 12-31
    《列仙传》赤斧,呼子先,負局先生,朱璜,黃阮丘 12-31
    《列仙传》服闾,文宾,商丘子胥,子主,陶安公 12-31
    《列仙传》山图,谷春,阴生,毛女,子英 12-31
    《列仙传》主柱,园客,鹿皮公,昌容,溪父 12-31
    《列仙传》赤须子,东方朔,钩翼夫人,犊子,骑龙鸣 12-31
    《列仙传》祝鸡翁,朱仲,修羊公,稷丘君,崔文子 12-31
    《列仙传》桂父,瑕丘仲,酒客,任光,箫史 12-31
    最近人气
    《本草纲目》李时珍 09-15
    道德经 09-27
    周易 08-27
    诗经 06-24
    《法华经》(妙法莲华经) 09-16
    性命圭旨 11-27
    千金方·千金翼方 06-06
    黄庭经 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