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学》第九章 饮食养生

来源:须弥芥子 分类:典籍 时间:2022-06-06 阅读:158

饮食养生,就是按照中医理论,调整饮食,注意饮食宜忌,合理地摄取食物,以增进健康,益寿延年的养生方法。

饮食是供给机体营养物质的源泉,是维持人体生长、发育,完成各种生理功能,保证生命生存的不可缺少的条件。《汉书·郦食其传》所说:“民以食为天”,就是这个意思。古人早就认识到了饮食与生命的重要关系。他们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宝贵经验,逐渐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饮食养生理论,在保障人民健康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饮食养生的目的在于通过合理而适度地补充营养,以补益精气,并通过饮食调配,纠正脏腑阴阳之偏颇,从而增进机体健康、抗衰延寿。由于饮食为人所必需,而饮食不当,又最易影响健康,故食养是中医养生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节 饮食养生的作用

饮食为的是补充营养,这是人所共知的常识。但具体说来还有许多讲究。首先,人体最重要的物质基础是精、气、神,统称“三宝”。机体营养充盛,则精、气充足,神自健旺。《寿亲养老新书》说:“主身者神,养气者精,益精者气,资气者食。食者生民之大,活人之本也”,明确指出了饮食是“精、气、神”的营养基础。其次,由于食物的味道各有不同,对脏腑的营养作用也有所侧重。《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说:“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故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此外,食物对人体的营养作用,还表现在其对人体脏腑、经络、部位的选择性上,即通常所说的“归经”问题。如:茶入肝经,梨入肺经,粳米入脾、胃经,黑豆入肾经等等,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宜的饮食,对人的营养作用更为明显。饮食养生的作用大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强身、防病

食物对人体的滋养作用是身体健康的重要保证。合理地安排饮食,保证机体有充足的营养供给,可以使气血充足,五脏六腑功能旺盛。因而,新陈代谢功能活跃,生命力强,适应自然界变化的应变能力大,抵御致病因素的力量就强。

饮食又可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根据食物的气、味特点,及人体阴阳盛衰的情况,予以适宜的饮食营养或以养精,或以补形,既是补充营养,又可调整阴阳平衡。不但保证机体健康,也是防止发生疾病的重要措施。例如:食用动物肝脏,既可养肝,又能预防夜盲症;食用海带,既可补充碘及维生素,又可预防甲状腺肿;食用水果和新鲜蔬菜,既可补充营养又可预防坏血病等等,均属此类。

此外,发挥某些食物的特异作用,可直接用于某些疾病的预防,例如:用大蒜预防外感和腹泻;用绿豆汤预防中暑;用葱白生美预防伤风感冒等等,都是利用饮食来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二、益寿、防衰

饮食调摄是长寿之道的重要环节,利用饮食营养达到抗衰防老、益寿延年的目的,是历代医家十分重视的问题。中医认为:精生于先天,而养于后天,精藏于肾而养于五脏,精气足则胃气盛,肾气充则体健神旺,此乃益寿、抗衰的关键。因此,在进食时选用具有补精益气、滋肾强身作用的食品。同时,注意饮食的调配及保养,对防老抗衰是十分有意义的。特别是对于老年人,充分发挥饮食的防老抗衰作用尤其重要。《养老奉亲书》说:“高年之人真气耗竭,五脏衰弱,全仰饮食以资气血”。清代养生家曹廷栋认为,以粥调治颐养老人,可使其长寿。他指出:“老年有竞日食粥,不计顿,饥即食,亦能体强健,享大寿”。因之编制粥谱百余种,以示人食饮。

很多食物都具有防老抗衰作用,例如:芝麻、桑椹、枸杞子、龙眼肉、胡桃、蜂皇浆、山药、人乳、牛奶、甲鱼等,都含有抗衰老物质成分,都有一定的抗衰延寿作用。经常选择适当食品服用,有利于健康、长寿。

在传统的中医饮食养生法中,有丰富的调养经验和方法,在食品选择上,有谷类、肉类、蔬菜、果品等几大类;在饮食调配上,则又有软食、硬食、饮料、菜肴、点心等,只要调配有方,用之得当,不仅有养生健身功效,而且可以收到治疗效果,这些内容详见《中医饮食营养学》,这里不予赘述。

中医养生学 目录

  • 1 《中医养生学》第一章 绪论
  • 2 《中医养生学》第一章第二节 中医养生学的性质和特点
  • 3 《中医养生学》第一章第三节 中医养生学的地位和任务
  • 4 《中医养生学》第一章第四节 学习的方法和要求
  • 5 《中医养生学》第二章 中医养生学发展简史
  • 6 《中医养生学》第二章第二节 先秦时期
  • 7 《中医养生学》第二章第三节 汉唐时期
  • 8 《中医养生学》第二章第四节 宋元时期
  • 9 《中医养生学》第二章第五节 明清时期
  • 10 《中医养生学》第二章第六节 近代与现代
  • 11 《中医养生学》第三章 中医养生学的基本理论
  • 12 《中医养生学》第三章第二节 天年
  • 13 《中医养生学》第三章第三节 衰老
  • 14 《中医养生学》[附1]近代衰老学说
  • 15 《中医养生学》[附2]延缓衰老的理论和实验研究概况
  • 16 《中医养生学》第三章第四节 天人相应
  • 17 《中医养生学》第三章第五节 形神合一
  • 18 《中医养生学》第三章第六节 动静互涵
  • 19 《中医养生学》第三章第七节 协调平衡
  • 20 《中医养生学》第三章第八节 正气为本
  • 21 《中医养生学》第四章 中医养生学的基本原则
  • 22 《中医养生学》第四章第二节、畅通经络
  • 23 《中医养生学》第四章第三节、清静养神
  • 24 《中医养生学》第四章第四节、节欲葆精
  • 25 《中医养生学》第四章第五节、调息养气
  • 26 《中医养生学》第四章第六节、综合调养
  • 27 《中医养生学》第四章第七节、持之以恒
  • 28 《中医养生学》第五章 精神养生
  • 29 《中医养生学》第五章第二节 调神养生法
  • 30 《中医养生学》第五章第三节 调摄情绪法
  • 31 《中医养生学》第六章 环境与养生
  • 32 《中医养生学》第六章第二节 自然环境与健康
  • 33 《中医养生学》第六章第三节 居住环境与健康
  • 34 《中医养生学》第六章第四节 室内环境与健康
  • 35 《中医养生学》第七章 起居作息与养生
  • 36 《中医养生学》第七章第二节 劳逸适度
  • 37 《中医养生学》第七章第三节 服装顺时适体
  • 38 《中医养生学》第七章第四节 排便保健法
  • 39 《中医养生学》第八章 睡眠养生
  • 40 《中医养生学》第八章第二节 睡眠的时间和质量
  • 41 《中医养生学》第八章第三节 睡眠的方位与姿势
  • 42 《中医养生学》第八章第四节 睡眠与卧具
  • 43 《中医养生学》第八章第五节 睡眠环境与宜忌
  • 44 《中医养生学》第八章第六节 失眠的预防
  • 45 《中医养生学》第九章 饮食养生
  • 46 《中医养生学》第九章第二节 饮食调养的原则
  • 47 《中医养生学》第九章第三节 进食保健
  • 48 《中医养生学》第九章第四节 食后养生
  • 49 《中医养生学》第十章 房事与养生
  • 50 《中医养生学》第十章第二节 房事的生理作用
  • 51 《中医养生学》第十章第三节 节制房事的意义
  • 52 《中医养生学》第十章第四节 房事保健的原则和方法
  • 53 《中医养生学》第十章第五节 强肾保健功法
  • 54 《中医养生学》第十章第六节 房事禁忌
  • 55 《中医养生学》第十一章 运动养生
  • 56 《中医养生学》第十一章第二节 运动养生的形式和流派
  • 57 《中医养生学》第十一章第三节 气功保健
  • 58 《中医养生学》第十一章第四节 五禽戏
  • 59 《中医养生学》第十一章第五节 太极拳
  • 60 《中医养生学》第十一章第六节 八段锦
  • 61 《中医养生学》第十一章第七节 易筋经
  • 62 《中医养生学》第十二章 娱乐养生
  • 63 《中医养生学》第十二章第二节 娱乐养生的方法
  • 64 《中医养生学》第十三章 浴身保健
  • 65 《中医养生学》第十三章第二节 冷水浴
  • 66 《中医养生学》第十三章第三节 热水浴(包括冷热交替浴)
  • 67 《中医养生学》第十三章第四节 蒸气浴
  • 68 《中医养生学》第十三章第五节 矿泉浴
  • 69 《中医养生学》第十三章第六节 药浴
  • 70 《中医养生学》第十三章第七节 其他浴身方法介绍
  • 71 《中医养生学》第十四章 保健针、灸、按摩
  • 72 《中医养生学》第十四章第二节 针刺保健
  • 73 《中医养生学》第十四章第三节 保健灸法
  • 74 《中医养生学》第十四章第四节 保健推拿按摩
  • 75 《中医养生学》第十五章 药物养生
  • 76 《中医养生学》第十五章第二节 药物养生的应用原则
  • 77 《中医养生学》第十五章第三节 益寿延年中药举例
  • 78 《中医养生学》第十五章第四节 益寿延年方的组方原则
  • 79 《中医养生学》第十五章第五节 益寿延年“名方”举例
  • 80 《中医养生学》附:延缓衰老药物的现代研究概况
  • 81 《中医养生学》第十六章 因人养生
  • 82 《中医养生学》第十六章第二节 少儿保健
  • 83 《中医养生学》第十六章第三节 青少年的保健
  • 84 《中医养生学》第十六章第四节 中年保健
  • 85 《中医养生学》第十六章第五节 老年保健
  • 86 《中医养生学》第十六章第六节 妇女保健
  • 87 《中医养生学》第十六章第七节 体力劳动者的保健
  • 88 《中医养生学》第十六章第八节 脑力劳动者的保健
  • 89 《中医养生学》第十七章 体质养生
  • 90 《中医养生学》第十七章第二节 体质差异形成的原因和分类
  • 91 《中医养生学》第十七章第三节 不良体质的养生
  • 92 《中医养生学》第十八章 部位养生
  • 93 《中医养生学》第十八章第二节 颜面保健
  • 94 《中医养生学》第十八章第三节 头发保健
  • 95 《中医养生学》第十八章第四节 眼睛保健
  • 96 《中医养生学》第十八章第五节 耳的保健
  • 97 《中医养生学》第十八章第六节 鼻的保健
  • 98 《中医养生学》第十八章第七节 四肢、手足保健
  • 99 《中医养生学》第十八章第八节 胸背腰腹保健
  • 100 《中医养生学》第十八章第九节 五脏保健法
  • 101 《中医养生学》第十九章 因时养生
  • 102 《中医养生学》第十九章第二节 春季养生
  • 103 《中医养生学》第十九章第三节 夏季养生
  • 104 《中医养生学》第十九章第四节 秋季养生
  • 105 《中医养生学》第十九章第五节 冬季养生
  • 106 《中医养生学》第十九章第六节 交节前后的自我调养
  • 107 《中医养生学》第二十章 区域养生
  • 108 《中医养生学》第二十章第二节 山区
  • 109 《中医养生学》第二十章第三节 平原和盆地
  • 110 《中医养生学》第二十章第四节 海滨
  • 最近综合
    《列仙传》女丸,陵阳子明,邗子,木羽,玄俗 12-31
    《列仙传》赤斧,呼子先,負局先生,朱璜,黃阮丘 12-31
    《列仙传》服闾,文宾,商丘子胥,子主,陶安公 12-31
    《列仙传》山图,谷春,阴生,毛女,子英 12-31
    《列仙传》主柱,园客,鹿皮公,昌容,溪父 12-31
    《列仙传》赤须子,东方朔,钩翼夫人,犊子,骑龙鸣 12-31
    《列仙传》祝鸡翁,朱仲,修羊公,稷丘君,崔文子 12-31
    《列仙传》桂父,瑕丘仲,酒客,任光,箫史 12-31
    最近人气
    《本草纲目》李时珍 09-15
    道德经 09-27
    周易 08-27
    《法华经》(妙法莲华经) 09-16
    诗经 06-24
    性命圭旨 11-27
    黄庭经 08-27
    抱朴子 11-27